冬季氣候寒冷,即使穿得再多,手也還是會不可避免的要暴露在外面,所以有的人還是會長凍瘡,一到晚上就各種癢和難受。那么冬天手上長凍瘡怎么治呢?
1、長凍瘡的原因

氣溫低于10℃時,皮下小動脈預冷收縮,靜脈回流不暢從而發生凍瘡。因此身體的暴露部位,如鼻尖、耳邊、耳垂和面頰部都易發生凍瘡。
凍瘡是一種發生于寒冷季節的末梢部位皮膚局限性、淤血性、炎癥性疾病,病程緩慢,氣候轉暖后自愈,易復發。凍瘡好發于身體薄弱部位,如耳廓、鼻尖、手足指(趾)、手背、足跟等。
凍瘡的表現
(1)在肢體好發部位出現皮損,常為局限性鮮紅色或暗紅色水腫性紅斑、斑塊,紅斑上可出現皸裂、水皰、糜爛、潰瘍,愈后存留色素沉著或萎縮性疤痕。
(2)常伴發瘙癢,遇熱加劇。
年齡原因
長凍瘡與年齡有一定關系。一般兒童、少年易發生凍瘡,青壯年次之,老年人是不易出現長凍瘡的情況。兒童與少年受到寒冷刺激后,皮下小血管收縮反應相對強烈,容易出現血液瘀滯和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從而誘發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