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品牌提供
此展覽的策展靈感源于首爾獨立及非主流藝術空間復雜的發展歷史,以及古馳對“eterotopia”(異托邦)的思考。展覽嘗試對“other space”(另一個空間)這一概念作出新的解讀:一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讓人們認知彼此及周圍環境,孕育美好新未來的向往之地。
”No Space, Just A Place”由知名策展人、藝術雜志《Kaleidoscope》主編Myriam Ben Salah策劃。她以前衛的美學視野著稱,其策展構思順應了古馳創作總監亞力山卓·米開理(Alessandro Michele)對社會的深入思索:流派與性別之關系的倫理和美學價值、社會教育環境概念、自我表達的迫切性、永恒的人類自我宣言等都是兩人共同專注、探究的關鍵主題。而這些主題也均反映在各個非主流空間的藝術宗旨與愿景中。
在藝術界,獨立或非主流空間長期處于地下狀態,蟄伏于鋪房、閣樓、倉庫及其他邊緣化場所,與商業化藝廊的“白立方”式中立姿態針鋒相對,并主推具有政治傾向與實驗性質的作品,更注重純粹的藝術研討而非市場效應。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此類空間在首爾開始興起,一系列質疑、批判藝術生態現狀的項目也隨之嶄露頭角。”No Space, Just A Place”展覽將聚光燈對準這些態度先鋒的場所,探索其反傳統特質如何作為一種概念工具,引導受眾自我覺醒與發掘全新的敘事途徑。
該展覽的呈現形式,體現了對“being together”(同在)這一概念的全新解讀。展覽本身并非一個單一個體,而是邀請多個獨立藝術空間在大林美術館的三個樓層內布展。每個藝術空間將圍繞各自團隊與”No Space, Just A Place”策展人共同構思的項目主題,其中也包括展出與這些空間支持,或代表的藝術家作品。每個項目都與此次展覽的主題密切呼應,探究了非主流空間的烏托邦效應,以及由此發展出的全新敘事思路、深化對于異者的理解、探索小眾群體身份等現象。
為進一步拓展對話層次并豐富討論內容,多位韓國及國際藝術家受邀參與此次展覽,以放眼可及的未來或奇幻神話為靈感,創作一系列沉浸式裝置作品。通過視覺上的沖擊力,藝術家們在作品中融入幽默和魔幻現實主義元素,以戲謔口吻質疑傳統社會主流話語中的褊狹視角,與古馳兼容并蓄的當代愿景不謀而合。
*Eterotopia(異托邦)一詞由希臘文中的“topos”(空間)與“etero”(差異或別種)組成。在本次主題展的語境中,“eterotopia”開辟出一片思想的“異空間”,引導觀者思考"非"主流敘事理念。
關于展覽
No Space, Just a Place
Eterotopia
2020年3月12日至6月15日
韓國首爾大林美術館
關于大林美術館(Daelim Museum)
作為首次在韓國揭幕的古馳勝地——大林美術館,分享了古馳對當代藝術與設計的熱愛。大林美術館于 1996 年成立,自1997年開始作為韓國首間攝影博物館對外開放。美術館于2002年遷至現址,坐落在首爾通義洞一棟1967 年的住宅建筑之中,毗鄰歷史悠久的景福宮。由因改造畢加索美術館而聞名的法國建筑家Vincen Cornu進行改造后,如今的大林美術館主要通過攝影和設計方面的展覽,以創造性視角,詮釋日常如何成為藝術,呈現嶄新的生活方式,致力于現代藝術和設計的推廣和交流。古馳品牌摯友、西班牙藝術家兼攝影師Coco Capitán的首次亞洲個展Coco Capitán: Is It Tomorrow Yet? 便是在2018年于大林美術館展出。
關于策展人Myriam Ben Salah
Myriam Ben Salah(1985年生于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擁有突尼斯與法國雙重國籍,現居于巴黎,是一名策展人與作家,2009年至2016年間在東京宮主持以表演藝術、動態影像和出版物為主要媒介的特殊項目及公共項目。最近,圍繞迪拜第10屆Abraaj Group藝術獎(2018),她以客座策展人的身份與獲獎藝術家Lawrence Abu Hamdan攜手開展大型委托項目。2016年,她曾擔任洛杉磯Fahrenheit常駐策展人。Ben Salah近來的項目涵蓋展覽、影視放映與現場表演,合作方均為國際知名機構,包括突尼斯Lazaar Foundation、倫敦ICA、貝魯特藝術中心、Kunsthall Stavanger、巴黎與洛杉磯卡蒂斯特藝術基金會、德黑蘭Pejman Foundation、雅典DESTE Foundation。目前,Ben Salah擔任《Kaleidoscope》雜志特約編輯,還與藝術家
美術館 韓國首爾 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