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
這次訪談的末尾,秦昊說:“反正想到哪說到哪,也沒有具體的套路什么的,那就辛苦您了。”根據觀察,這還真不是客套話,而是本次訪談的真實呈現。他本人說話極慢極小心,不是伶牙俐齒、巧言令色之人,會很認真地回答提問。網絡上流傳的“昊式金句”,容易讓人誤以為他是能說會道之人,恰恰那些短句之所以精悍有力,正是經過思考后的語言結晶。而且,他會努力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容易被他人的言語影響。
網絡中流傳著的秦昊印象和現實有偏差,又豈止是他的語言表達。關于他和伊能靜的感情,也是眾說紛紜,甚至很多專業心理公眾號,拿出一副專家的口吻,言之鑿鑿地斷言:“一個想要浪漫,一個不解風情,總是互相埋怨,卻又不可調和。”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秦昊
《隱秘的角落》爆紅,出乎意料之外
隨著《隱秘的角落》的火爆,除了頻繁上熱搜,演員秦昊也迎來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工作。“從心里來說,我還是挺高興的。有好幾年都不怎么拍雜志了,這次又拍了好多雜志,才接受采訪的。好多停了很久的工作,現在又再去做。”
秦昊說自己是一個沒有設定目標的人, “就是做好眼前的事,給予你的機會,把它完成好,其他沒想特別多,順其自然。”但他表示,不同時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在《隱秘的角落》之前,所有雜志他都不拍,所有采訪他都不做,“我就覺得時間要用來拍戲。《隱秘的角落》拍完以后,想法開始發生轉變,想到這部戲有很多人在幫助你,平臺也好,導演也好,劇組也好,如果多接受一些采訪,多去宣傳一下,對這個戲是有幫助的,我會愿意配合。”
人不同階段,很多想法是在不停變化的“。可能也是成熟的一種表現,因為之前我的認知只覺得把戲拍好,宣傳不應該是演員的事情。現在認為,演員是一部戲很重要的一分子,你多出去曝光,多去宣傳也對劇有好處,也算是為劇、為品牌做一些貢獻。”
“《隱秘的角落》紅了以后,大家發現你是一個蠻有思想和眼力的演員,無論是挑導演,還是劇本。”
秦昊帶著對恭維話語的警惕說道:“也不是思想和眼力了。畢竟在這個行業這么多年,審美是有的,這是好作品,能夠判斷出來。但是,預判這個劇能夠爆或者爆到什么程度,我們是控制不了的。”
對于網上類似“詮釋斯文敗類型的變態,演員秦昊簡直是得心應手”這樣的評價,作為演技派的演員,秦昊表示很淡然:“我很少會看這些評價,也很少把這些評價帶到后面的工作中去。”
“如果是負面評價,對不起,已經演完了,你說我再不好,我也沒有機會再演得更好,那已經是我盡力之后的結果;如果這個人物你覺得演得很好,我也盡量把這種評價從我的腦子里刪除,因為帶著這個信息,人就會不自覺產生一種服務意識,就希望把別人喜歡你的方面去展現出來,這是我在表演里最害怕的東西。”
秦昊
演員,是我存在的意義
秦昊于2000 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活躍在演藝圈已有20 年,問他“有沒有哪一刻會覺得倦怠?”
他篤定地回答說:“還好,因為真的對演員這份職業心懷熱愛。表演對我來說,不止是生存的工具,還是我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表演的話,可能我就什么都不是了;但有了表演,我是存在過的。通過這個的工作,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讓我覺得存在的價值——表演,是我很尊重、很崇拜的職業。”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許多人會思考很多與“意義”相關的事情,秦昊則不同,他說:“總覺得能夠把身邊的家人都照顧好,讓父母、親人、孩子,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以及在有能力的前提下,盡量讓身邊的朋友也過得好,或者能夠再成功一些,再有能力一些,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就已經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人生。沒有想過更大的,這輩子不白活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為了演更多好劇,適應更多角色需要, “我需要讓身體保持在一個好的狀態,比如演出比我還年輕的角色,適應不同階段人物的表演,我必須要通過運動、健身、自律的飲食,來讓自己達成這樣的目標。”
秦昊
有時候,伊能靜會開玩笑說:“如果你不做演員的話,相信你現在肯定是個大胖子!”
“因為我真的很愛吃,尤其是那些發胖的東西。演員這個職業可能是唯一能讓我自律的事情,只要想到自己是個演員,即使是放到嘴邊的炸雞,也都一口不吃了。”
今年疫情期間,宅在家里,秦昊胖了10公斤,四月份恢復工作,又在兩個月之內減了7 公斤,“一直在頹廢與自救之間,來回擺蕩。”
說起最喜歡的運動,他表示偏愛運動器械、無氧,偶爾會做橢圓機、游泳……“沒有最愛,都是為了讓身體能夠保持好的狀態,教練說哪個動作最好,最有作用,就去做。我不工作的時候,幾乎每天都運動,但投入到工作中,就很難保持,在劇組拍戲的時候,盡量一禮拜保持兩三天,抽空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