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喜歡購物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實體店購物,網上購物,女人購物,男人也開始購物,要不怎么會出現剁手黨一詞?他們買什么呢?男人可能是買些手機之類的電子產品,而女人買的東西可就多了,衣服是首當其沖,還有相配的鞋子,包包,化妝品等等等等,既然如此愛買,那么全國賣衣服的總數量應該是提高的了,可是近日,隨著一份國家統計局數據的新鮮出爐,#中國人不愛買衣服了#上了熱搜話題。這是真的嗎?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服裝銷售量為541億件,比2017年的719億件減少了178億件,降幅達到25%。休閑、潮流、都市、街頭、森系……逛逛今天的城市商場,各種風格、不同類型的服裝可以說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其背后折射出日趨年輕、多元、個性的消費需求。衣食住行、吃穿用度,服裝是最基礎的消費之一。但是,數據顯示,服裝和布的銷量近年來均有明顯下降,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零售量也遭遇下滑趨勢。中國人真的不像從前那樣愛買衣服了嗎?事實果真如此嗎?紫牛新聞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發現不少人消費觀念變了——寧愿買1件有個性的高價衣服,也不愿買10件廉價的“爆款”滿大街撞衫。
千元買件衣服很正常,質感要好
南大的女研究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最近買的一件最貴的衣服單價在千元左右。“我和舍友們比較喜歡買洛可可、樂町等品牌,單價六七百左右。”她說,“也網購一些,但大多數都退貨了,還是喜歡去商場專柜試穿。”工作三年的黃女士日常穿搭以通勤風與輕熟風為主,喜歡西裝套裙以及襯衫搭配褲裝。黃女士認為,近年品牌服裝價格上漲明顯,日常服裝單件消費以3000元為上限,最近半年買的最貴的一件襯衫2000多元。黃女士表示,她更愿意在門店購買,因為“網上圖片看不出衣服的質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光女生舍得花錢打扮,男生也不甘示弱。在服裝預算上,南航讀研三的徐同學稱,今夏入手的T恤提檔升級了,都在500元左右。徐先生通過綜藝節目、抖音等短視頻渠道,接觸了解近年異軍突起的潮牌、網紅品牌,也樂于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