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答主(女)描述了自己熬夜近六年的經歷:
我今年25歲,從上大學開始幾乎每天都熬夜,經常到凌晨2-3點才睡,甚至有時還通宵。但如果你問我在做什么,其實也就是追劇,刷綜藝,逛淘寶等,并沒做什么有意義的事。
現在“報應”來了,這幾年皮膚開始變差,黑眼圈、爆痘,眼袋浮腫,朋友都說我看起來像30多歲的人。前段時間還在熬夜,胸前突然感到很疼,心臟部位也疼,嚇得我趕緊上醫院檢查,結果是心肌缺血,醫生說都是熬夜惹的禍,以后必須11點前睡覺。

熬夜,正在慢慢毀掉你
2019年11月,臺灣明星高以翔在熬夜錄制一場綜藝節目時突然暈倒,最后沒有搶救成功離世了,他僅有35歲。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長期熬夜工作而造成心臟驟停,盡管他平時愛好運動,經常打籃球。現在很多明星其實都在熬夜拍劇、錄節目,看似光鮮的背后,其實都是用數不清的熬夜換來的。
不止明星如此,還有很多周圍的人因為熬夜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浙江有一位27歲的二胎年輕媽媽,因為夜里通宵玩手機,第二天早上被發現已經猝死。而她的手機屏幕,還定格在淘寶頁面上。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熬夜事實上就是在耗命,經常熬夜會給身體帶來一系類負面影響,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4點就是熬夜最為常見的危害:
皮膚受損
如果經常熬夜,會導致人體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失調,影響皮膚代謝,就會出現皮膚干燥、晦暗無光、彈性變差、出現粉刺和暗瘡等。
記憶力下降
經常熬夜記憶力也會變差,熬夜時人體交感神經在晚上異常興奮,用腦過度,到了白天就變得疲憊,出現記憶力減退、頭暈腦脹、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還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
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睡眠不足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臟病、高血壓、甚至猝死。長期熬夜會增加心臟缺血的可能,還會增加冠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嚴重時會導致心源性猝死。
降低免疫力
經常熬夜容易生病,因為熬夜會降低免疫力,人的免疫系統在睡眠時修復,如果經常熬夜會導致免疫系統無法得到修復,身體就容易遭受疾病的入侵。

二、怎樣才算真的熬夜
嘴上說著熬夜熬夜,但實際上很多人并不清楚怎樣才算真正的熬夜,比如凌晨 4 點睡,中午 12 點起,算熬夜嗎?
嚴格來說,這不算熬夜。調節睡眠的影響因子主要是生物鐘和睡眠自我平衡,也就是說睡眠關鍵是要規律和要睡夠。
如果一個人一向都是凌晨 4 點鐘才睡,中午 12 點起來,其實睡眠也是規律的而且睡眠時間也足夠,所以就不能算是熬夜。
那每天少睡一兩個小時算熬夜嗎?算,即使每天都很早上床,但長期睡眠不足的影響更大,比急性通宵熬夜的危害更大。

人在不同年齡段,最佳睡眠時間是多少?
美國睡眠基金會認為,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需要的最佳睡眠時間也不同,下面是他們推薦的各年齡段所需睡眠時間:
1-2 歲的幼兒:11-14 小時;
3-5 歲的學齡前兒童:10-13 小時;
6-13 歲的學齡兒童:9-11 小時;
14-17 歲的青少年:8-10 小時;
18-64 歲的成年人:7-9 小時;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7-8 小時;
或許有些人會問,如果偶爾熬夜了,能否補回來呢?專家認為,補覺肯定比完全不補好,通常一次熬夜,身體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的狀態。因此,要是經常熬夜,那就很難補回來了。

大部分人的熬夜都與努力無關,都是低效與不自律的結果
目前,熬夜人群以年輕人居多,很多人認為熬夜是努力工作的一種表現,事實上是工作效率低導致的,白天“拖延癌”,最后只能熬夜完成。要問他們熬夜干嘛,其實也不過是晚上“舍不得睡”,玩手機、刷劇等一些并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這些不熬夜也能完成。其實,大部分人的熬夜就是不自律和低效的結果。
要想“戒掉”熬夜,首先要學會自律
學會合理規劃時間,學習和工作都要合理分配時間,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相結合,提高自身效率,保證充足睡眠。
此外,不要將過多的時間浪費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學會充實自己,多看書,多運動,生活規律才能早睡早起。
年輕人,戰勝熬夜不要只是嘴上說說,趕快行動起來!
參考資料:
[1]《熬夜透支7大器官,這樣做早晚拖垮身體……》.生命時報.2017-04-04
[2]《睡得晚才算熬夜?這種誤區需要走出來》.人民網.2020-01-22
[3]謝小鵬.熬夜上癮怎么辦[J].《學生·家長·社會(下)》,2016(1):62-62,共1頁.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掃描以上二維碼,關注【39健康網】公眾號,回復您遇到的健康問題,即有專家為您免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