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該怎么辦?乳房腫塊是不是腫瘤?乳腺癌是不是要開刀做手術啊?”
26歲的王小姐在一次常規體檢中做了乳腺彩超檢查,發現乳房長了很多腫塊,報告單上顯示“瘤樣結節”。王小姐一下慌了神,趕緊找到醫生一連發問,焦慮不已。
醫生接過報告單,讓她放心:報告中的“瘤樣結節”是甲乳專科常見疾病之一,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而乳房有腫塊也不代表就是癌變,雖然小心是好事,但也不要過分憂慮。
為什么乳房會長腫塊?
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福州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指出,過量攝入高糖高脂的食品、經常喝酒等,都會導致女性身體里儲存過多的脂肪,這些脂肪將刺激雌激素分泌,導致乳腺增生,引發腫塊。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腫塊?
圖源:網絡
簡單來說,就是在洗澡的時候,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乳房對不對稱,是否有奇怪的凹陷、乳頭回縮等;接著涂上沐浴露,張開五指,用指腹從腋下到胸部下方,來回滑動,判斷是否有明顯的起伏,因為乳房主要由乳腺和脂肪構成,順滑則無腫塊;最后稍稍用力抓乳暈,檢查有無溢液(哺乳期可略過)。
自我檢查最好在月經來潮的第7-10天進行,因為此時乳房充血量少、柔軟,較容易摸到腫塊。
如何辨別自己的乳房腫塊?
雖然乳腺癌典型癥狀之一就是乳房腫塊,但實際上大部分乳房腫塊都是良性的,如何判斷腫塊良惡性呢?醫生為大家帶來辨別方法:
1、 生理性乳腺增生——月經前1~2周乳房脹痛,能夠摸到小硬塊,硬塊可推動;月經后硬塊消失,屬于正常現象。
2、 乳腺纖維腺瘤(良性腫瘤)——摸起來堅韌、有彈性,但是壓一壓無痛感的腫塊,可以推動,與皮膚之間沒有粘連感,與乳腺癌有明顯不同。多發生在18-25歲之間的青年女性,一般不會威脅生命。
3、 乳房脂肪瘤——多見于肥大的乳房,摸起來光滑、柔軟,邊界清楚,但不疼痛。這類腫塊生長緩慢,極少發生惡變,危險性小。
4、 乳腺囊腫——多發生在哺乳期,邊界較清楚,沒有觸痛感,因為含有液體,這類腫塊如裝有水的水囊一樣,摸起來像軟葡萄。
5、 急性乳房炎——邊界模糊,摸起來不光滑,不能推動,壓一壓有明顯疼痛感的腫塊,乳房局部位置或有紅腫現象,往往伴隨全身高熱、寒戰、脈搏快。多發于產后哺乳的產婦,特別是初產婦。
6、 乳腺癌(惡性腫瘤)——早期不痛的小腫塊,摸起來手感偏硬,表面不光滑,與皮膚粘連,邊界模糊,難推動,乳房部位出現凹陷,疙疙瘩瘩。這類腫塊生長速度很快,尤其是40歲以上女性要引起高度重視。
7、 乳管內乳頭狀瘤——乳暈下方或周圍能夠摸到腫塊,輕壓腫塊,乳頭有溢液(鮮紅色或淡黃色),必須進行乳管鏡檢查。
注意:不痛的腫塊更須重視
臨床上,越是不痛的乳房腫塊,越應該予以重視。雖然通過乳房自檢能夠對乳腺腫物的性質、具體疾病有初步判斷,但由于乳腺癌早期腫塊無明顯疼痛感,患者不夠重視,往往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所以一旦在自查中發現有質地較硬、位置固定,壓一壓無明顯痛感,活動度較差的腫塊,請盡快到正規醫院乳腺外科就診,做到隱匿性病變早發現。
鑒于影像學檢查的不斷發展,許多臨床上醫生也不能觸及的乳腺結節、腫物已不斷被影像學手段,如彩超、乳腺核磁等發現,建議除了日常在家的乳房自檢外,同時也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盡早發現潛在問題。
作者:丘書凝
參考資料:
1.《乳房腫塊≠乳腺癌 專家教你自檢鑒別7種乳腺病》.39健康網.2016-03-04.
2.《乳房腫塊≠乳腺癌,常見的腫塊類型你必須了解》.清華細胞治療.2018-01-29.
3、《健康講堂 | 不痛的乳房腫塊更危險》.生命時報.2017-06-28.
4、《乳房腫塊≠乳腺癌 多為無害囊腫或組織》.中國婦女報.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