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一般“頭頂”10萬根頭發,它們的生長存活期可達6年,聽起來是不是很樂觀?
可是,當頭發越掉越多,年紀輕輕就發際線后移、“M字額”日常靠遮掩、30來歲男性就有“地中海”模樣的出現,甚至90后已經有“禿頭”的擔憂時,年輕型脫發問題就分外突出。

數據:未到30歲就有84%的人有脫發煩惱
一頭黑亮繁茂的秀發,會讓人顯得生機勃勃,但現在不少男女都有過早掉發、白發的困擾。
尤其是脫發問題,我國脫發人群日益壯大,同時呈現年輕化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平均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受到脫發問題的困擾,30歲前脫發比例占84%。
專家表示,正常情況下,每人每日脫落70~100根處于休止期的頭發,屬生理性脫發。但是,如果每天脫落數目比正常要多,若持續兩三個月,并且目測毛發稀疏了,或者脫發逐漸形成斑狀、片狀時,就要警惕病理性脫發,可能患上脫發病。

案例:頭發一把把地掉只能戴帽子出門
年紀大了,機能退化,毛發自然沒那么茂盛,但二三十歲青壯年期就脫發異常,往往是斑禿、脂溢性脫發、休止期脫發、生長期脫發、內分泌性脫發、藥物性脫發等,而女性,常見的就是產后脫發。
3個月前,30歲的龐明麗(化名)剛剛生了二娃,大兒子、小女兒都活潑可愛,被朋友羨慕。歡喜背后麗麗卻有大困擾:小女兒從出生到6個月,自己不僅沒什么母乳來喂養,腰還又痛又乏力,更頭疼的是,產后掉發嚴重,“每天頭發一把一把地掉,快掉沒了,出門只能戴帽子”。
麗麗不明白的是,自己生第 一胎后一切好好的,身體很正常,也完全沒有出現掉發的問題,第二胎后怎么會出現這么多問題?
“這屬于典型的氣血虧虛型脫發,哺乳期間產婦辛苦勞累,長期睡眠不足,很多產后女性因此氣血虧虛,產生脫發現象。”黃曉青大夫在詳細診斷后,建議麗麗進行至少1個月時間的中藥調理,全面調補氣血、補腎益精。
果然,通過服用中藥調理后,麗麗的頭發慢慢恢復正常生長,漸漸告別脫發問題。

三種年輕型脫發 要分清病因調養
脫發問題影響美觀,脫發嚴重了,久而久之還會讓人不自信。除了前往脫發專科診治,很多人更寄望于日常養護,比如多吃核桃、花生、芝麻等,取其滋陰補腎之功,從而護發養發。
飲食對于頭發養護,更靠譜的是忌口,比如不能吃得太甜、太肥膩、太燥熱等,日常防脫保健,還得分清病因,針對不同類型脫發采用治療脫發的中藥食療。
第 一種:濕熱型脫發 有些人口味厚重,常吃一些油膩辛辣的食物。長此以往造成了體內痰熱積聚,濕熱向上熏蒸,頭發就會出現脫落的情況,形成濕熱型脫發,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脂溢性脫發。這種類型的患者通常表現為:形體偏肥胖,容易身體困倦,頭發、面部油膩,同時也容易生痰。
專家建議:可在日常煲湯中加入首烏藤、黑芝麻、炒白扁豆、土茯苓、薏米、芡實等。
第二種:氣血虧虛型脫發氣血虧虛型脫發,往往伴隨長期的睡眠欠佳,工作緊張或學習壓力大,營養不良、婦女產后虛勞等病因,這時候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或眩暈,面色、口唇蒼白,氣短乏力,女性還可能有例假延期、顏色淡等問題。

專家建議:此類患者首先要放松心情,保證三餐及作息正常,注意加強營養,平時也可以試用首烏、黑芝麻、熟地、當歸及黃精煮湯調理身體。同時可以適當補充如復方阿膠漿一類的營養補充劑。復方阿膠漿來源于我國明代著名醫學大家張介賓的兩儀膏:“兩儀膏,人參(半斤或四兩),大熟地(一斤) 。用以調元,尤稱神妙。”后經科學改良,復方阿膠漿組方中含有東阿阿膠、紅參、黨參、熟地、山楂等多種名貴藥材。其中,東阿阿膠、熟地具有滋陰補血之功效,同源于中醫理論中的“氣血互長”;又配以山楂,則行氣健脾、防滋膩,從而共同達到氣血雙補、健脾益胃之功效。
第三種:陽虛型脫發還有一種年輕型脫發,是由于陽虛(腎虛)造成的,陽虛導致陽氣不足,無法到達巔頂“溫煦”頭皮、發根,自然就會產生脫發的現象。
腎是先天之本,腎虛者主要表現除了脫發,還有腰酸腰疼、精力不夠的現象。腎陽虛的患者比較怕冷,四肢不溫,容易眼睛惡風、口淡無味等,有的女性患者還會出現白發增多的情況。
專家建議:陽虛者注意不吃寒涼、生冷食物,盡量不要在晚上洗頭發,每次洗完頭發后立即擦拭干凈,用暖風機吹干頭發,閑暇時可用生姜或艾葉泡腳提升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