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在家庭關系是最復雜的,都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但婆婆和兒媳總是容易產生矛盾點。而最慘的只有處于婆媳之間的丈夫,兼顧兒子和丈夫兩個身份,在媽媽與妻子鬧矛盾時,總是第一個為難的。
不要說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談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議論兒媳婦的長短,就是那些邁進丈夫家多年的年輕女性,有空聊天的時候,也不免把聚會變成了聲討婆婆大會或者訴苦大會。
為什么婆媳關系不大容易相處和諧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從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當我們嘗試用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時,又會得到什么結論呢?
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人在對各種人際關系分類時,會采用一個雙維度的標準。一個維度是關系中兩個人身份角色的距離,一個維度是關系中兩個人的真情交換和義務履行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