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了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叫《爸爸的便當世界第一》。小綠的爸爸事業走到了低谷,媽媽決定和爸爸離婚。分手前媽媽叮囑爸爸,小綠身子弱,一定要讓她吃好飯。爸爸雖然滿口答應,實際上他像很多中年男人一樣,從來都是飯來張口,哪里做過飯?
可女兒正在長身體,爸爸也只能硬著頭皮,每天早晨起來為女兒準備便當。不過,結果可想而知……爸爸的便當不是很難吃,就是賣相很慘。有時候甚至很敷衍地給女兒準備面條配米飯這樣的“奇葩”黑暗料理。更重要的是每天的飯菜都難以下咽,小綠因此經常被同學笑話,吃完還要鬧肚子。甚至有一次,小綠帶到學校的便當在教室里散發出了臭烘烘的味道,被全班人笑話。一段時間下來,小綠有一天晚上終于忍不住對爸爸說:以后不要再為我準備便當了……從前很少插手家庭瑣事的爸爸,或許是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決定用心去為小綠準備每一天的午餐,用實際行動讓女兒吃好飯。一邊是木訥寡言的父親,一邊是正在青春期的女兒。他們之間的隔閡看似是爸爸做不好一份便當,其實他們父女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在這個缺少了媽媽的家庭里,不合格的便當背后,是一個一直都不太稱職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