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早的八十年代有一首這樣的歌:《酒干倘賣無》,它是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由蘇芮演唱,是一首勵情勵志的國語歌曲。此后被多次翻唱,并于1984年獲得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那么大家知道這個酒干倘賣無是什么意思嗎?酒干倘賣無是一句閩南語,大概意思是說“有酒瓶子要賣嗎”。閩南、臺灣一帶收購廢棄的空酒瓶子,再賣到廢品回收站里賺點小錢的人,都是一邊走街串巷,一邊高喊“酒干倘賣無”。若有誰家里有空酒瓶子要賣,就會叫住這收購廢品的人。這首歌來自于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跛腳的老人靠收集空酒瓶養活自己,老人有些聾啞,不會說話,孤單的一個人,生活夠苦的了。有一天他在街上撿到一個孩子,他欣喜異常,認為是上天賜給他唯一的禮物。老人將孩子帶回家,用辛苦收來的空酒瓶,換錢買廉價的奶粉,讓那個小女孩活了下來,女孩在6歲的時候撿了一條小狗,取名旺才。小狗,聾啞老人,小女孩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起,小女孩的童年就在那一堆如山的空酒瓶中成長。天生的好嗓子讓她成為聾啞人的傳話機,在每個清晨女孩牽著老人,拄著拐杖。
女孩大聲的喊著:酒干倘賣無、酒干倘賣無。再后來,小女孩長大了,戀愛了,她愛上了一個作詞家。
年青的作詞家一窮二白,但很愛她,帶她走進了藝術天地,為她寫了很多歌,對老人也非常好,每次來都會幫老人運酒瓶,和老人比劃著說話,逗旺才......然而有一天,女孩成名了,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房子,汽車,周圍追求的人......女孩還是很愛男孩,勸他和她一起住進大別墅,不要回酒瓶屋了,因為又聾又啞的父親,讓她覺得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