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影帝鄧波。
最近我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一款包包,看到的那一瞬間我蒙了……
黃色的漢字“星”以國旗樣式分布,旁邊的紅字則為國歌的歌詞,印滿了整個包,毫無設計感可言,甚至讓人摸不著頭腦。
去搜了一下發現,原來這款包是比利時設計師Jonathan Riss,以LV Keepall 50個旅行袋為基礎的再創作,并在連卡佛的官網上進行售賣。
十分懷疑這位設計師是否真的了解中國,了解漢字?他是真的覺得這樣很好看嗎?還是在作死的邊緣徘徊?
近幾年,隨著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越來越多品牌開始向中國市場示好,推出了各種“漢字限定”款。但往往,設計上都讓人一言難盡。
01
失敗案例比比皆是
Dior
前段時間,Dior在中國市場,推出全新中文訂制服務。簡單的來說就是在印花包包上,個性化繡上自己的名字。
其實早在去年,Dior的這股定制風潮就已經在歐美圈刮過了。很多明星,網紅博主都定制了自己專屬款,十分有特色。
Baby作為Dior國內品牌大使,最早拿到繡有她名字的包。換成中文后的定制款,為啥看起來這么詭異?
這碩大的“楊穎”兩個字,真的不是網友惡搞P上去的?
這一發布,社交媒體上便瞬間炸開了鍋,在時尚社區也被網友群嘲,清一色的差評。
一只價格上萬的Dior手袋,印上中文大名后,莫名有種淘寶19.9包郵的感覺,連大明星的顏值和氣質,都掩蓋不了它的“鄉土氣息”。
其實,畫風變得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就是出在這個字體上。
中華字體千千萬,Dior偏偏選擇了思源黑體(沒有說思源不好的意思)。我估摸著,一是因為這個字體是免費商用,二是品牌根本就偷懶,不想重新設計字體。
你要知道思源字體,多是被運用在微軟/谷歌,等生活中的電子產品中,本身就與Dior所在的奢侈品時尚行業有所不同。
另外,如果你對字體有研究,就會發現Dior英文定制版的字體明顯是設計過的。如果直接使用最常見的 Arial 字體,我就不多說了,大家看圖吧,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原諒我拙劣的P圖技術
左邊為原版,右邊為 Arial 字體
Dior既想在國內圈錢,又想像國外市場一樣玩定制,隨便拿個免費商用字體就來對付國人,顯然是對中國市場缺少基本尊重。
因為真的被設計的太丑,網友們也惡搞了一波P圖,來嘲諷Dior這次好不走心的“定制”。
巴寶莉
在奢侈品行業,Dior絕對不是第一個這樣玩壞漢字的品牌。
在2015年春節期間,英國品牌 Burberry 推出了春節限定款,一條帶有 “福” 字的圍巾。
先不說好不好看,僅僅是在傳統格子圍巾的末端,繡上了一個紅色的“福”字,價格就比尋常款貴了850元!(常規款本身也不便宜,售價4900元)
再來看看這字體畫風,跟你家大門上貼的,9.9包郵買來的一沓“福”字貼畫一毛一樣吧?
“福” 字本寓意吉祥, Burberry 以“福”字為賣點,就是對準了國內消費者。
而這樣一個福字,就是因為太常見,字體缺乏設計感,但又賣出奢侈品的價格,讓整條圍巾充滿了違和感。
網友們更是吐槽:但凡好好把字體重新設計一下,都不會是這種效果,估計山寨貨都不敢這樣肆無忌憚的秀個“福”字上去。
另外類似層出不窮的設計,在各大品牌美妝的新年限定產品中也比比皆是。
外殼隨便用個紅色搭配福字,就能被稱為限定款,實在是無力吐槽。
02
為什么總是設計不好漢字
看了這么多案例,你一定也想問:為什么這些大牌使用漢字來做設計,不僅不好看,還透露出一種廉價感?
山本耀司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沒有好好的重新設計(后文會提到),二是要說到一個現象,叫母語羞澀。
「字在其中」漢字國潮藝術展
由于我們生活中漢字太常見了,以至于我們看到的時候,首先想到是這些漢字背后的意義,而不是把他當成一種裝飾性的符號。
這導致了我們看到漢字時,便會有一種廉價感,而究其根本其實是一種羞澀感。
adidas Originals by Pharrell Williams Hu
比如說這個時尚手袋,當“plastic bag”翻譯成中文,就變成了“塑料袋”三個大字。
同一個字體
我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字體設計、排版、圖案…而是“內涵”到它是一只塑料袋,瞬間包包就變得沒有那么時髦了。
由于這樣的心理偏差,所以在我們看到印有中文字的東西時,第一反應是十分廉價。
而對于國外的大牌來說,它們也在盡量避免出現熟悉的單詞。
GUCCI、COACH、NIKE、Adidas……雖然這些品牌名以英文為主體,但幾乎都是獨創的字母組合,無法一眼解讀字母含義,也就避免了熟悉所造成的廉價感。
03
如何才能完美設計
前文提到的這些奢侈品牌,幾乎都是反面案例,一律都是使用了常規字體,并沒有進行設計。
Vetements 十二生肖T恤
這導致了這些字體本身的風格印象,與奢侈品所傳達的品牌形象及調性嚴重不符,強硬的將兩個不同風格的東西放在一起之后,便顯得不倫不類,看起來也十分拙劣。
Kendrick Lamar x Nike
那么在設計上,如何做才能避免這樣的問題呢?
其實對于品牌來說,若是能夠將更多精力去評估字體的視覺效果,嘗試設計一些字體上的變化,增強文字的陌生感,出來的效果反而會好很多。
比如之前 Prada 花了6年時間,重新翻修了上海百年老宅榮宅,其logo的設計就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上海灘最顯赫的私人宅邸——西摩路上的榮公館
首先榮宅的logo使用的是具有現代感的襯線字體,最特別的是,設計師十分巧妙的將字母 “PRADA RONG ZHAI” 的筆畫拆分打散,重新組合成了 “榮” 和 “宅” 兩個漢字。
這樣設計不僅寓意這座建筑被精心的修繕過,也讓Prada的品牌精髓在這棟百年古建里煥發出新的生機。
雖然沒有使用明顯的中國元素,也沒有使用俗爛的“中國紅”,但仍讓國人感受到了品牌在文化上做的融合和創新。
另外,在今年的春節廣告中, Prada 延續了“榮宅”字體的風格,設計了一個“家”字。
僅用最簡單的一個字, 描繪出國人對春節的期盼,叫人好感倍增。
再比如來說說我們的國貨。
全新概念的李寧,在18年首次登上時裝周的舞臺,便玩起了國潮漢字。
“中國李寧”四個大字,用繁體更突出了漢字的構字結構,一筆一劃似書法體,擁有獨特的中華韻味。
結構上沒有太多的框框條條,得以暢快淋漓地表達。加上現在復古風盛行,一看到便讓人想起它曾創下的輝煌歷史。
隨著李寧的走紅,中文字樣的時裝,也逐漸成為許多時尚人士熱捧的單品。
04
中文漢字博大精深
字體設計師小林章曾說,漢字和拉丁字母都有一個共同點 —— 線條之美。
漢字起源于象形,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本身就擁有與生俱來的設計優勢。
相較于英文,從字形、字意、字體上的設計變化來說,漢字具有更大的發揮創造性空間。
拆解、粗細、結構、變形、意境…每一個微小細節的調整,都會讓漢字表達富有不同的感情和個性。
《花椿》《號外》雜志字體設計
同時,對于文字來說,字體的社會文化背景,也決定了大眾對其的認知。
當你看到拆遷房上大寫的“拆”字時,與你在商場看到的品牌logo上的字體相對比,自然就會理解字體的不同從而帶來的感官上的差異。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開始重視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但一味的盲目跟風,不曾真正了解中國文化就來圈錢,這種行為真的很敗好感。
麻煩品牌們還是要多做做功課,不要拿文化無知當借口,努力找到中西文化的交匯點,提升對漢字的認知和審美,才能取得跨文化視覺設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