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的時尚造型實際上在幾年前就已悄然孕育。當學者們在探討這一時代的時尚史時,他們往往將其界定在1947年至1957年之間,這段時間與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的時尚品牌黃金時期相重合。然而,1957年,時尚界遭遇了一次重大變革。這一年,克里斯汀·迪奧不幸逝世,留下了未竟的時尚事業。就在此時,年僅21歲的伊夫·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接過了迪奧的接力棒,他在1960年推出了充滿垮掉派(Beatnik)風格的時裝系列,這一創新之舉不僅為迪奧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時尚界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戰結束后,女性回歸家庭,在繁榮的社會背景下,精致與優雅成為了貫穿整個50年代的時尚主旋律。這一時期,女性時尚以纖細的腰身、豐滿的裙擺、無可挑剔的發型和多樣化的配飾為標志,每一細節都彰顯著時代的獨特魅力。帽子、手套和手袋的巧妙搭配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準范式,它們不僅為女性的日常穿搭增添了無限可能,更在無形中塑造了一種優雅而高貴的氣質。這些配飾的多樣性和實用性,為女性提供了無盡的時尚和美容選擇,使她們能夠輕松應對各種場合。盡管在部分人的記憶中,這十年可能被視為女性地位的一種倒退,但無可否認的是,在追求極致美麗的道路上,50年代確實誕生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時尚造型。 Photographed by John Rawlings, Vogue, September 1957
Photographed by Horst P. Horst, Vogue, September 1953
Photographed by Horst P. Horst, Vogue, September 1954
Photographed by Karen Radkai, Vogue, September 1956
Photographed by Henry Clarke, Vogue, September 1955
Photographed by Erwin Blumenfeld, Vogue, April 1, 1954 20 世紀 50 年代的女裝潮流由沙漏型輪廓主宰Dior的New Look新風貌引領潮流20世紀50年代的造型由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在1947年的New Look Corelle Line系列中提出的輪廓設計所主導。這種夸張女性輪廓的收腰連衣裙仿若鐘擺的快速擺動。20 世紀 40 年代,戰時肩部利落、臀部纖細的男性化輪廓占據了主導地位。到了50年代,肩部的填充物使其造型更加圓潤,腰部被縮小到維多利亞時代的比例,臀部被夸大,用薄紗和皺褶來增加下裝的臃腫感,目的是為了凸顯極致 "女性化 "的輪廓。 1952 年 3 月 1 日《Vogue》在巴黎系列報道中簡明扼要地指出了這一點: "女裝從腰線開始,時高時低,但它始終存在并且受到重視,腰部成為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正因為如此,時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女人味"。 人們認為迪奧引領了這一美學潮流,與他同時代的所有設計師也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跟隨這一潮流。在這十年的大部分時間中,巴倫夏加(Balenciaga)、巴爾曼(Balmain)、雅克-法思(Jacques Fath)、哈迪-阿米(Hardie Amies)等品牌都在不斷推出極盡華麗、極富女性魅力的禮服。
Photographed by Roger Prigent, Vogue, March 15, 1956
A cocktail dress designed by Fath with a collar-cape frill, 1956Savitry/Getty Images
Photographed by Henry Clarke, Vogue, September 1, 1955
Audrey Hepburn, ca. 1955Silver Screen Collection/Getty Images
Roger Vivier shoes, January 19, 1958Keystone-France/Getty Images
Christian Dior arranging one of his evening dressesMondadori Portfolio/Getty Images 20 世紀 50 年代的男裝潮流如果說戰后女士從迪奧那里獲得了新形象,那么戰后的紳士形象則被薩維爾街(Savile Row)的裁縫們塑造成新愛德華時代的造型——修身剪裁的西裝,有時是三件套,有時是天鵝絨領。夾克是單排扣的,配飾則是圓頂禮帽和銀質手杖。 除了馬龍-布蘭登(Marlon Brandon)和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在銀幕上展現的年輕、另類的造型,牛仔褲、T恤和運動鞋的搭配以一種全新的原型出現在20 世紀 50 年代。泰迪男孩 "或 "Teds "造型在青年亞文化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英國。這些 "泰迪男孩 "穿著窄身西裝和長褲,把頭發往后梳成短辮。在貓王把這種造型帶到美國之前,這種審美觀就已經在英國的音樂家中產生了共鳴。
James Dean ca. 1955Bettmann 文化潮流從銀幕上,世界認識了《羅馬假日》中的奧黛麗-赫本。瑪麗蓮-夢露、Ertha Kitt、Ava Gardener、Jayne Mansfield、伊麗莎白-泰勒等一眾巨星在好萊塢大放異彩。1956 年,希區柯克最愛的金發女郎從好萊塢轉戰蒙特卡洛,身著海倫-羅絲設計的蕾絲婚紗嫁給了摩納哥王子蘭尼埃。談到皇室,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于 1953 年登上英國王位時身著諾曼-哈特奈爾設計的禮服。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時,正值宮廷舞會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緊縮之后回歸,這些活動促進了英國設計的發展。 1952 年,杰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出版《在路上》(On the Road)一書,這本書受到了“垮掉的一代”的追捧,他們把曼哈頓的格林威治村稱為自己的總部。在音樂方面,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因其在舞臺上的標志性的扭動的舞蹈動作而家喻戶曉,他也因此獲得了 "貓王 "的稱號。隨后,小理查德、賓-克羅斯比、雷-查爾斯、弗蘭克-辛納屈等歌手也紛紛登臺獻藝。 1959 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芭比娃娃。
Grace Kelly on her wedding day, April 18th, 1956Mondadori Portfolio/Getty Images
一堂有關20世紀50年代的時尚歷史課
編輯:伊爾女性網2025-03-24 09:17:35 關鍵字:迪奧,這一,年代,造型
上一篇:雎曉雯:輕盈再出發
下一篇:失序感穿搭,讓我變時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