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偉忠
王偉忠,1957年10月26日出生于臺灣嘉義市,臺灣地區電視節目制作人和經紀人,畢業于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現任金星娛樂總經理。
1986年,擔任綜藝節目《連環炮》制作人。
1998年,擔任綜藝節目《純屬巧合》制作人。
2002年,擔任《全民亂講系列》制作人。
2004年,擔任《康熙來了》制作人。
2008年12月5日,導演的話劇《寶島一村》公映。
2012年,憑借話劇《寶島一村》獲得第1屆北京丹尼國際舞臺表演藝術獎最佳編劇獎。
2013年,在音樂類選秀節目《中國夢之聲》中擔任夢想導師。同年在選秀節目《中國達人秀》第五季中擔任夢想觀察員。
2015年,在《我要上春晚》節目中擔任特別嘉賓。
王偉忠 個人資料
王偉忠,1957年10月26日出生于臺灣嘉義市,臺灣地區電視節目制作人和經紀人,畢業于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現任金星娛樂總經理。
1986年,擔任綜藝節目《連環炮》制作人。
1998年,擔任綜藝節目《純屬巧合》制作人。
2002年,擔任《全民亂講系列》制作人。
2004年,擔任《康熙來了》制作人。
2008年12月5日,導演的話劇《寶島一村》公映。
2012年,憑借話劇《寶島一村》獲得第1屆北京丹尼國際舞臺表演藝術獎最佳編劇獎。
2013年,在音樂類選秀節目《中國夢之聲》中擔任夢想導師。同年在選秀節目《中國達人秀》第五季中擔任夢想觀察員。
2015年,在《我要上春晚》節目中擔任特別嘉賓。
基本資料
中文名:王偉忠
國籍:中國
星座:天蝎座
出生地:臺灣嘉義
畢業院校:中國文化大學的新聞系
外文名:WangWeiZhong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57年10月26日
職業:演藝 電視節目制作人
王偉忠演藝經歷
父親王志剛,已逝世;母親是王孫紹琴;大姊是王蓉蓉;二姐是王偉蓮; 大女兒是王羚;二女兒是王嘉
老婆
王偉忠的老婆林慧晶,臺灣Nu Bra內衣公司董事長。 2007年7月份,王偉忠被曝置產1.22億豪宅贈妻林慧晶。豪宅“囍園”戶政和地政資料顯示,有一買戶是林慧晶,與王偉忠妻子同名,對此王偉忠電話中沒直接否認,“囍園”位在銅山街,因具有與總統府、五院相近的優勢,而成為“官邸特區”,該豪宅以人文情懷、優良治安及官邸風格為特色。
王偉忠-自評 臺灣電視教父王偉忠滿腦子的新奇創意,正是旁人夢寐以求的“法寶”,稱好創意一定是來自最熟悉的生活。 他自認為是個天生的電視人,小時候喜歡畫畫打下了入行基礎,大學讀了新聞系卻沒正經在學校學習,而是跑去電視臺實習,然后再沒離開這個行當。畢業后跟著曾制作《正大綜藝》的老板江吉雄干,從打燈到寫劇本、畫背景、當助理編導、主持,慢慢到當上制作人。一個人的創意,和從小的生活環境、天分、你要什么這三點有關系。我從小在眷村長大,其實就是軍隊大院的感覺,像劉心武的《鐘鼓樓》。父親是個幽默、快樂的人,經常和我講他逛天橋的故事,什么相聲、雜技,我從小就很熟悉。漫畫方面,我一直覺得是我的天分,包括對時事感興趣,所以才能創出“新聞綜藝”來。
王偉忠以節目創意著稱,對工作要求嚴謹,很會罵人,在臺灣演藝圈內非常有名,被稱為“暴君”。郭子乾、澎恰恰、許效舜等藝人都曾被他罵過。今王偉忠練就一口很溜的普通話,忽兒可變成四川話,忽兒是天津腔,忽兒又成了東北腔,各種腔調來去自如,在大陸參訪時與各省各路人馬侃起大山而無往不勝,也就是來自當年的建國二村的滋養。很多成長自眷村的“外省第二代”日后成了臺灣藝文界的大腕和傳媒界的要角,在他們身上總能看到這種“多元文化”氣質的自然流露,令香港和大陸方面的同行艷羨不已。
老婆
王偉忠的老婆林慧晶,臺灣Nu Bra內衣公司董事長。 2007年7月份,王偉忠被曝置產1.22億豪宅贈妻林慧晶。豪宅“囍園”戶政和地政資料顯示,有一買戶是林慧晶,與王偉忠妻子同名,對此王偉忠電話中沒直接否認,“囍園”位在銅山街,因具有與總統府、五院相近的優勢,而成為“官邸特區”,該豪宅以人文情懷、優良治安及官邸風格為特色。
王偉忠-自評 臺灣電視教父王偉忠滿腦子的新奇創意,正是旁人夢寐以求的“法寶”,稱好創意一定是來自最熟悉的生活。 他自認為是個天生的電視人,小時候喜歡畫畫打下了入行基礎,大學讀了新聞系卻沒正經在學校學習,而是跑去電視臺實習,然后再沒離開這個行當。畢業后跟著曾制作《正大綜藝》的老板江吉雄干,從打燈到寫劇本、畫背景、當助理編導、主持,慢慢到當上制作人。一個人的創意,和從小的生活環境、天分、你要什么這三點有關系。我從小在眷村長大,其實就是軍隊大院的感覺,像劉心武的《鐘鼓樓》。父親是個幽默、快樂的人,經常和我講他逛天橋的故事,什么相聲、雜技,我從小就很熟悉。漫畫方面,我一直覺得是我的天分,包括對時事感興趣,所以才能創出“新聞綜藝”來。
王偉忠以節目創意著稱,對工作要求嚴謹,很會罵人,在臺灣演藝圈內非常有名,被稱為“暴君”。郭子乾、澎恰恰、許效舜等藝人都曾被他罵過。今王偉忠練就一口很溜的普通話,忽兒可變成四川話,忽兒是天津腔,忽兒又成了東北腔,各種腔調來去自如,在大陸參訪時與各省各路人馬侃起大山而無往不勝,也就是來自當年的建國二村的滋養。很多成長自眷村的“外省第二代”日后成了臺灣藝文界的大腕和傳媒界的要角,在他們身上總能看到這種“多元文化”氣質的自然流露,令香港和大陸方面的同行艷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