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黃鶴樓多有名,不管熱干面有多好吃,不管武大的櫻花開得多美,我都有想回武漢的看一看念頭。雖然武漢這座城市,已經不會出現在我的旅行計劃中,但每年依然還是會去走親訪友。
去看一看我眼中、我記憶里的武漢,每天都不一樣的武漢!
雖說工業化以后,全國的大城市貌似都越長越像,但每座城市總有那么幾個地方傲嬌地彰顯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身處其中,就是會讓人感覺到“我們不一樣”的城市專屬氣息!
而武漢,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是我除家鄉以外最熟悉的地方了吧,也一直被我笑稱:武漢,是我第二個故鄉!在大學時代可以無休止的在這里浪到底,從不熟悉的地方變得那么經常奔波再到如今的一年一度。
是的,每年都至少會回去一趟,為了一碗熱干面,為了一群可愛的小伙伴,也為了彌補大學未曾到訪的各個角落吧,也為了讓我心中的那份記憶一直一直保存并延續下去吧~
|| 最喜歡又最接地氣的體驗:過早 & 輪渡
蔡瀾先生說:武漢是早餐之都
很早之前,我對這座城市的記憶,就從滿街過早的香氣當中開始了。我見過太多城市夜晚的人聲鼎沸,卻忘了晨起的期待和等候才更動情。
曾幾何時在武漢的每個早晨,都不敢睡懶覺,因為怕錯過武漢過早,過早其實就是武漢話吃早飯的意思。武漢的早飯有百種,一個月吃下來可以不重樣,熱干面、牛肉面、豆皮、抄手、蔥油餅、糊湯粉、油餅包燒麥、生煎包、腰子粉……太多了。
街頭巷尾,坐著的,站著的,走著的,人手一份,或拿或捧,走得生風,吃得盡興,快哉快哉!
在武漢 ,美食街多到隔幾條馬路就有,從繁華的商業美食街到市井菜場,從漢口舊租界到武昌的百年老街,美食轉角遇見歷史。這是個來一次看不盡的城市,來一次吃不夠的城市。
“其實在武漢,有很多比吃熱干面更值得打卡的事情”
一道長江,讓古老的輪渡依然在江城延續。武漢輪渡啟航于1900年,至今已有119年的歷史了。
那時的武漢還沒有這么多長江大橋,也沒有過江隧道、過江地鐵的時候,輪渡就成了連接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我的印象里,中華路碼頭游客絡繹不絕,打頭陣的往往是騎著電瓶車的上班族或商販。候船室里塞滿了人,望眼欲穿的江城號緩緩靠近,艙內驟然迸發出一串串興奮的歡呼聲。
彼時我在心里嘲笑著這些人,“第一次坐吧,我可坐了六年!好好享受吧!”擠進了船艙人們紛紛往二樓走,這時低頭會發現一樓船艙排滿了自行車、電瓶車,或雜亂或有序。而我總會去我的“秘密艙位“駐足發呆。
從上大學那會起,便坐過很多次輪渡,最最最常坐的航線便是從中華路碼頭——武漢關碼頭(往返n次)了。輪渡鳴笛,緩行江面,漣漪陣陣,岸邊的摩登大樓若隱若現。這個時間的長江,燈火迷離,窗外的風景像電影。
輪渡是總是人擠人、人擠車的存在。早上搭船上學的孩童,下午往來江漢路和司門口的小青年,甚至是晚上趕回家做飯帶孩子的上班族...“永遠不堵”的過江通道,仍是這座城市的底牌。
對于武漢碼頭文化不甚了解,體驗最深的便是過往輪渡,是我最喜愛的一種交通方式,可以看見武漢的“江湖生活”。
大江 大湖 大武漢
|| 一座城為紀念一個人而造: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早些年就已經錯過這么一個別有洞天的博物館吧,而這次特地前來種草。從幕簾里,窺見歷史的更迭,這里的一切,關于一個人和一座城。張之洞,是武漢繞不開的名字。
這座博物館修得比較特別又文藝。展廳走極簡風,黑白配色,白色射光燈。工業元素中和時尚審美,透漏著孤獨和黑暗的基調。比如下面這個用黑色細鏈條做成的帷幕,遠看透亮柔軟,走進才發現是金屬材質。
最精彩的設計莫過于照明和形態之間的配合,面光通過點、線、面的形體承載恰如其分地在黑暗中回溯歷史,安靜、莊嚴卻不失戲劇性,或靜態,或靜態。
在博物館內有一處最不起眼的地方,入口墻壁上的句子顯得格外冷清:一個改革者的孤獨,接下來是一段僅容一人通過的黑暗小徑,然后,豁然開朗。
一座講臺”挑空“在空間正中央,頭頂上撒下的一片陽光,是希望。而另一側出來,是鋪滿面光源的陽光大道,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內心的悸動,從頭到尾只有八個字,卻不是滿墻的圖文所能帶來的體會。
來到張之洞博物館,我才第一次深刻地認識了張之洞,認識了這個近代的國家英雄。沿著一個個博物館的陳列文物和知識科普慢慢向前走去,好奇的心情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我從心底對張之洞油然而生出的敬佩之情。
|| 最特立獨行的寺廟:武漢·古德寺
古德寺是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始建于1877年(清朝光緒三年)。和其他寺廟相比,這里顯得清靜許多,而正是在這座清靜幽僻的寺院里,卻隱藏著一座全中國獨一無二的佛教建筑。
它的建筑風格融合了歐亞宗教建筑的特色,同時也兼并著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武漢一眾寺廟中是十分另類的存在。
古德寺建筑風格獨具一格,是依照緬甸阿蘭陀寺的藝術形式建造的,但是又融入了中國元素和歐洲元素,它有希臘神廟的風韻,又充滿了哥特式教堂的特點。多種元素的藝術風格在我國漢傳佛寺建筑中獨一無二。
無論是中國建筑、印緬建筑,還是希臘建筑、哥特建筑,我們很難把古德寺與單一的建筑風格相對應,實際上,也是正是它的特別與寶貴之處,也恰恰就在于這一無法分類的困境。
融合了多種建筑風格,匯聚了迥異宗教符號與文化樣式的建筑,不僅在中國建筑史上是一個孤例,在世界建筑史上也頗為難得吧。
過早的煙火氣,武天片的真性情,
這里是江城,這里是武漢
掃一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