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又快又懶的方式達到減肥理想值?從XL減到L。”
何潔被自己的無修圖照片扎了心,在線尋求減肥良方。
說何潔的減肥經(jīng)歷,簡直就是中國年輕人減肥心酸史的一個縮影。從2005年參加《超級女聲》入行開始,她就一直走在減肥的路上。
為了減肥,何潔每天吃黃瓜、西紅柿,甚至為之絕食,油鹽不進;各式各樣的減肥藥自然也少不了,有一年生日,李宇春送給她的就是減肥藥;吃得少,鍛煉起來卻是個狠人,一言不合就倒立,晚上哄娃睡著后還要起來練一會兒……
經(jīng)過如此艱苦卓絕的努力,何潔也曾換來短暫的減肥成功,但總是沒過多久就胖回來了,三天兩頭因為“復胖”上頭條。
何止何潔,看看趙薇,看看張惠妹,那簡直了,可以給減肥品牌代言的標配。
看到明星們胖了又瘦、瘦了又胖,可別光顧著笑,很多人可能連“復胖“的機會都沒有,哪怕不吃晚餐,每天堅持跑40分鐘,也從來沒有瘦下來。
“民以食為天”為生活信仰的中國人,飲食絕不會滿足于填飽肚子,看著朋友圈里分享的各種牛排意面三明治,我真是慶幸自己生在中國,還是中國菜“色香味俱全”,已經(jīng)從味覺享受上升到精神上的審美要求。從小在如此豐富的味覺體驗中泡大,誰能受得了清淡寡油的減肥餐?很多人常常堅持一段時間,就忍不住去搓一頓中餐,一不小心減肥大法就破功了。更要命的是,中國菜好吃,不知不覺就會吃得更多;又因為中國菜無論酸甜咸辣都比較重,又促使我們吃更多主食或飲料來送菜,從而攝入更多的碳水和鹽分。
以火鍋為例,中國人能調(diào)配出108種油碟,如純油碟、干油碟、醬碟、汁碟、茸泥碟等,某一種油碟又有若干分類,各種配料互相混搭,味道不計其數(shù)。
在原材料上,不同食材、同一食材的不同部位,可能都有不同的的吃法。
就算一份簡單的家常面,中國人也喜歡用炒、熘、燒、燜、燴、鹵、煎、炸等各種方法來烹制,講究的人還要熬鹵、收湯,或香或辣,哧溜一聲吃下去,成為記憶,成為鄉(xiāng)愁,最后成為脂肪。
這也是貧窮地區(qū)的肥胖率高的原因,因為飲食重油重鹽,高碳水占據(jù)了絕對主流。
中老年人每天吃完飯去公園散散步,伴隨著農(nóng)業(yè)重金屬的節(jié)奏跳跳廣場舞;小年輕則跟著運動APP跳一下HIIT,雖然永遠跟不上視頻里的節(jié)奏,起碼出了汗,也算有一點心理安慰。
到底多大強度的運動量,才能消耗掉剛剛吃進去的卡路里?沒有幾個人會真的計算,吃完一頓1500卡的火鍋,碳水化合物讓你發(fā)飯暈,酒精讓你渾身松軟動作遲緩,運動什么的明天再說吧。
三天兩頭跑健身房蹂躪健身器材,每周跑一次半程馬拉松,把自己弄得像施瓦辛格一樣健碩。在中國人的健康觀念里,這樣的高強度運動和健美身材,并不值得提倡。
相比于滑雪、登山、沖浪等運動量大、危險系數(shù)高的運動,中國人更傾向于“寧靜致遠”“以靜制動”“修身養(yǎng)性”的養(yǎng)生活動。散步和慢跑,才是中國老百姓最主流的運動方式。
據(jù)國家體育總局對國人體育項目的調(diào)查,散步類運動(包括散步、健身走、長走)是長年穩(wěn)居第一的“國民運動”,第二名也是雷打不動的跑步,而廣場舞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興起的。
在中老年人群體中,除了散步、健身走、廣場舞,太極拳和太極劍等養(yǎng)生意義大于健身意義的傳統(tǒng)武術,也是熱門項目。
在社交媒體上,張嘉倪曾說,泡腳是她生二胎后很快瘦八斤的秘訣。
用放了生姜、艾草、枸杞、當歸、北芪和黨參的中藥包煮水泡腳,水熱一點,泡到渾身出汗,在毛孔張開的情況下敷一片面膜,不僅能祛風、祛濕、祛水腫、加快身體的排泄,幫助你減肥,還會順帶著讓皮膚越來越好。
不用任何運動,躺著泡腳就能瘦,可信嗎?略懂運動科學的你可能不信,但養(yǎng)生對中國人來說是一門玄學,擋不住有許多人嘗試。在豆瓣鵝組,有個帖子記載了張嘉倪的泡腳減肥方法,點贊的人有1879,收藏的人有6226。
反正在家泡腳不用花什么錢,就像夢想一樣,萬一實現(xiàn)了呢?
除了泡腳,國人減肥還喜歡買酵素、去中醫(yī)館刮痧祛濕、飯后吃熱控片喝荷葉茶,反正能用養(yǎng)生食療減下來的肉,就堅決不能留給健身。
只養(yǎng)生不健身,另一個原因是窮忙。
周二下午六點半,小朱照例加班。打開某外賣APP,在15元的筒骨粉和38元的減脂沙拉之間,選擇了筒骨粉。幾乎沒有猶豫,盡管他知道這容易長胖,但相比減肥,把這個月的房租和水電費省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智聯(lián)招聘近期發(fā)布的《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diào)研報告》顯示,七成白領的午餐花費在20元以內(nèi)。以現(xiàn)在的城市生活水平,20元以內(nèi)不可能吃上健康的優(yōu)質(zhì)高蛋白,最多只能讓老板在快餐里多加兩根生菜而已。
除了節(jié)省快餐的價格,這屆白領連配送費也算得很精。前幾日,有外賣小哥在社交網(wǎng)絡上抱怨:“有些大公司員工訂餐,為了省配送費,20幾個人湊一個訂單,配送費只給8元,真是表面穿著光鮮……”
外賣小哥的抱怨可以理解,但白領也有自己的無奈,有網(wǎng)友評論:“現(xiàn)在很多白領拿到的工資并不比外賣小哥高,還要面對高房租、高物價,是真正的窮人。 ”
是啊,經(jīng)常996的工作常態(tài),下班后也沒有精力做飯,又吃不起昂貴的減脂增肌餐,只好眼巴巴看著自己長胖了。完美食代代餐粉即將上市,不妨嘗試一下!所謂過勞肥,大概就是這么來的。
對他們而言,運動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中國的大城市,戶外公共運動場所不足,很多人想健身,只能選擇健身房——這三個字就意味著一筆不菲的開銷。
咬緊牙關,辦張2000元一年的健身卡,進去后就各種被推銷私教課。買吧,私教課貴到飛起;不買吧,教練就讓你一個人瞎操練,沒效果不說,一不小心還會練傷。狠心買了私教課,一年四五千就沒有了,而四五千的課程,說不定兩個月都撐不下來。
再進階一點,學個網(wǎng)球、攀巖、滑雪什么的,裝備費、場地費、教練費用加起來,絕對夠得上三個月的房租。
算下來,周末看個40元的電影,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休閑生活需求。
從小開始,我就胖在了起跑線上
回到那個終極話題,為什么我們那么努力節(jié)食、健身,還是瘦不下來?
拿出你小時候的照片看看。
很多中國家長都認為,孩子長得胖,是很健壯的表現(xiàn)。能吃是福,能吃才能長得高。相比從小就挑食的孩子,什么都愛吃,還特別能吃的孩子更討人喜歡。
在視頻社交網(wǎng)絡上,看到白白胖胖的小孩,下面的評價多數(shù)都是:好可愛、吃得好棒。沒有多少人覺得孩子太胖是個大問題。
據(jù)《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2017年8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肥胖兒童數(shù)量最多的是中國與印度,分別達到了1530萬人和1440萬人。
這一數(shù)字可能還在繼續(xù)上升。2012年6月國家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中國0-6歲兒童營養(yǎng)發(fā)展報告》顯示:2005年,城市和農(nóng)村5歲以下兒童的超重和肥胖發(fā)生率分別為5.3%和3.9%,2010年,這個數(shù)字分別提升到8.5%和6.5%。
營養(yǎng)過剩,已經(jīng)成為當下中國小孩的普遍問題。《喂養(yǎng)中國小皇帝》一書提到,在獨生子女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國小孩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溺愛,首當其沖就表現(xiàn)在飲食的過度滿足。
在中國,養(yǎng)孩子不是一個小家庭的事,而是一個大家庭的事。就算父母覺得孩子吃太多了,想控制一下,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多老人因為年輕的時候受過窮,挨過餓,常常對孩子吃飽穿暖有著強烈的焦慮。
為了讓孩子營養(yǎng)跟得上,三餐大魚大肉,飯后水果甜品,睡前全脂牛奶很常見。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祖父母們甚至會給孩子設立KPI, “你不吃的話,今天下午也不給你吃飯了”“乖,吃完這碗飯就讓你看動畫片”,在各種威逼利誘下,孩子越吃越多,越長越胖。
整個青春期,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體育課被壓縮到聊勝于無,戶外運動時間過少進一步導致近視率、肥胖率上升。據(jù)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學生體質(zhì)監(jiān)測發(fā)展歷程》報告,每五年,中國學生的身高體重比即體重指數(shù)(BMI)就會上升2至3個點。
不要以為考上大學后可以慢慢運動減肥。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兒童期肥胖與成年后肥胖的關系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6歲以前肥胖的兒童,大約有25%可能成年后超重;當肥胖持續(xù)到青春期,成年肥胖的危險性就增加到75%。
這樣看來,我們能夠找到的一件贏在起跑線上的事情,就是胖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