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斗指癸,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歷12月6-8日。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小滿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節氣大雪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漸增多。大雪節氣最常見的就是降溫、下雨或下雪。
大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即氣溫與降水量。節氣的大雪與天氣預報中的大雪意義不同。實際上,大雪節氣的雪卻往往不如小雪節氣來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節氣也不是在小雪、大雪節氣。比如,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全年下雪最大的節氣,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節氣。
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在公歷12月6至8日入節,時太陽到達黃經255°。節氣大雪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漸增多。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小滿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書中對“大雪”的解釋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冬季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降雪量較小,而在北方已千里冰封。
平氣法劃分的節氣,大雪時節分為三候:“一候鹖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據說24節氣是誕生在黃河中下游,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大雪節氣的雪卻往往不如小雪節氣來得大,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小雪節氣在前,氣溫高,空氣中的水汽總量比大雪節氣大,下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實際上,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節氣,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為那時氣溫更低、大氣中水汽更少),而是在2月下旬的春季雨水節氣。
大雪節氣,最常見的就是降溫、下雨或下雪。據統計,我國強冷空氣最多的月份是在農歷11月,強冷空氣過后,北方大部分地區12月的平均溫度約在-20℃至-5℃之間,南方也會出現降雨或霜凍,強冷空氣往往能夠帶來陰雨或雪天。
大雪(暴雪)
強冷空氣往往能夠形成較大范圍降雪或局地暴雪,但雪量并不是全年最大。如我國北方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降雪量最大是是在2月下旬的春季雨水節氣,其原因與“小雪雪比大雪大”是類似的,即2月下旬已過全年最冷時期,初春天氣,南方暖空氣開始活躍,水汽開始豐富,而此時北方冷空氣勢力仍強,強強對峙,暖氣流在密度較大的冷氣流背上強烈、持久上升,遂可能降下大雪。
凍雨(雨凇)
強冷空氣到達南方,特別是貴州、湖南、湖北等地,容易出現凍雨。凍雨是從高空冷層降落的雪花,到中層有時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層,又成為溫度雖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過冷卻水。過冷卻水滴從空中下降,當它到達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體時,立刻發生凍結,就形成了凍雨。出現凍雨時,地面及物體上出現一層不平的冰殼,對交通、電力、通訊都會造成極大影響,還會造成果樹損毀。根據《長江中下游氣候》一書中統計,每年12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在–3~0℃時,容易出現凍雨,凍雨出現幾率占到76%。
雨凇 霧凇
據統計,一般每年11月開始到次年2月,西北、東北以及長江流域大部,先后會有霧凇出現,濕度大的山區比較多見。霧凇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我國冬季霧凇日數多的地方有:黑龍江、吉林、新疆北部、陜西北部。霧凇是受到人們普遍欣賞的一種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一種自然災害,嚴重時會將電線、樹木壓斷,影響交通、供電和通信等。
霧凇 霧霾
12月份,在剛剛邁入冬季的江南,早晨氣溫比較低時,或是在雨雪過后,近地面濕度大,還有可能出現成片的大霧區。北方城市的霧霾天氣也會打個照面。
凌汛
冬季,內蒙古包頭河段結冰封河,而偏南的蘭州河沒有封河,河水流向已經封河的河段,由于封河的河段上的冰層和凌壩阻擋了上游下來的河水,迫使水位抬高,易在包頭河段產生水漫河堤的災害。如果強冷空氣來的晚,12月就容易引發流凌災害。
(圖文:轉載網絡)
編輯:張同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