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的冬天說來就來
晚上下班騎車回家餅干整個人快凍成狗
想著回家趕緊暖和一下
偏偏供暖初期家里暖氣熱度也不是很給力
算了,洗個熱水澡去去寒吧
記得小時候
一到冬天,餅干的手就凍得像個發面饃
穿的像個充了氣的大皮球
冬天圍巾、帽子、手套、耳暖、棉靴齊上陣
走在路上還是凍得呵呵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冬天好像不那么冷了
手腳不再凍了,也不用穿那么厚了
進屋有空調,回家有暖氣,電熱毯,暖寶寶......
取暖的方式多種多樣還方便
但是小時候的那種快樂,卻是再也找不到了
30年前的冬天
沒有暖氣、沒有空調、沒有電熱爐、沒有電熱毯
雖然冷,但生活很簡單
雖然不富裕,但我們都過得很快樂
你還記得30年前的冬天新鄉人是怎么度過的嗎?
答應餅干,看完不許哭
那些年,新鄉人是這樣取暖的
那時候沒有空調暖氣
一到晴天的日子,大爺大媽們便搬著板凳
坐在一起曬暖嘮家常
下象棋的、擇菜的、織毛衣的、縫棉襖的
孩子們跑著、跳著玩各種游戲
到處都是一片歡聲笑語,輕松又自在
特別冷的時候
每家每戶都會生起火盆,烤火取暖
大人小孩都圍在旁邊
就連家里的小貓小狗也來湊熱鬧
條件稍微好點的
一到冬天家里就會生起煤球爐
煤煙管從屋里伸出長長的一根到屋外
還要在墻上挖個洞才行
整個屋里都是熱乎乎的特別暖和
還可以在煤爐上
烤橘子、烤蘋果、烤花生、烤包子、烤饅頭
邊吃邊烤火別提多舒坦!
那個時候還不流行電熱毯
睡覺取暖基本全靠橡膠制的暖水袋
既安全又保暖
陪伴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冬天
還記得這個嗎?
輸液的玻璃瓶,灌上熱水
就是自制的熱水袋
也就是我們小時候常說的熱水瓶
拿來暖腳熱乎乎的,整個被窩都是暖和的
那時候一到冬天
家里人就喜歡坐在平房上曬太陽
從中午曬到太陽落山
手頭的活干完了,人也是暖暖的
雖然生活平淡簡單,想起來還是很幸福~
那些年,新鄉人都是這樣穿的
那時候的冬天特別冷
為了抵御嚴寒,軍大衣是最常穿的衣服
穿起來又厚又大,超暖和
如今除了早上早早起床開著三輪車趕生意的人
很多地方已經見不到軍大衣了
雷鋒帽
以前不管男女都愛戴著它
帽幫子向下一拉,耳朵、脖子就都護住了
冷風吹不進,里面的熱量散不掉
就算騎著車子刮著大風也不用害怕凍頭了
其實雷鋒帽現在也很流行
不少明星冬天走機場都會戴著它
再來一雙大大的棉手套
戴在手上特別暖和,再冷的天也不怕凍手
雖然看起來不太美觀
但是比現在的手套要暖和的多啦!
小時候沒有皮靴
穿的最多的就是媽媽親手做的棉靴
鞋底子納的又輕又軟
鞋面里是厚厚的棉花,保暖度數一級棒
踩在雪地里也不怕冷
那時候羽絨服還不普及
穿的都是媽媽親手做的花棉襖
一針一腳特別仔細
每一件都是量身定做,又合身又暖和
毛線褲是北方過冬必備的“神器”
媽媽親手打出來的毛線褲比保暖褲還厚實
再大的風也不能鉆進來
不過穿的時候里面一定要再套一件衣服
要不然穿起來會扎人
還有手工織的毛衣
那時候媽媽織的毛衣一點都不比賣的差
顏色亮麗、樣式種類也多
穿在棉襖里厚厚的,一點都不透風
小時候戴的帽子、圍的圍巾和手套
都是媽媽一針一線織出來的
還有一件好玩的事
就是幫媽媽纏線,整理好的毛線套在胳膊上
一圈兩圈三圈纏成毛線球
這樣織起衣服來方便又快捷
那時候,新鄉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候的娛樂項目不多
冬天最喜歡的,就是在玻璃窗上畫畫寫字
畫滿了用嘴一哈就沒了
等到窗戶凝上一層白白的霧,再寫再畫
那時候覺得特別的有意思
那時候,
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大牌護膚品
一到冬天,臉上、手上很容易皸裂凍瘡
這些保養品家家必備
是每個女人都喜歡用的保養神器
還有“大寶天天見”
在餅干小時候也十分的火熱受歡迎呢!
冬天沒事的時候
大家就會在自己院子里的空地打煤球
怕麻煩沒時間的
隔兩天街上就有賣煤球的走街叫賣
買的人真不少呢!
沒有羽絨被和羊毛被
家家戶戶蓋的都是手工zhuang的棉花被
拿起來又沉又厚
晚上蓋著也特別的暖和
那時候私家車還不多
街上最常見的就是這種二八自行車
一家三口出行全靠它
即使頂著風雪,也滿滿的都是歡樂
還有農村的架子車
不僅可以拉東西還是我們小時候的玩具
一人一邊,你壓一下我壓一下
就跟現在的蹺蹺板差不多一樣吧
那時候,新鄉人都是這么玩的
小時候一到冬天
孩子們最盼望的就是什么時候下雪
雖然很冷但也擋不住孩子們一顆愛玩的心
掃雪、打雪仗、堆雪人
是我們童年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那時候的雪
一片一片像鵝毛一樣,總是下的很大
地面一結冰就更熱鬧了
紛紛從從家里拿出編織袋或者鐵锨
你拉著我,我拽著你,在雪地上滑來滑去
一不小心摔倒了也不怕
互相大笑拍拍屁股爬起來玩的更歡
還有抓麻雀,掏鳥窩
也是那時候男孩們最喜歡做的事
小時候餅干一直好奇
大孩子們都是怎么從別人身上跳過去的
每次看到別人玩跳馬
餅干都想加入,但又害怕摔倒
現在想想,小時候的膽子真是太小了
跳繩和跳皮筋是女孩子最喜歡的游戲
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聚在一起一跳就是一下午
整個人從頭到尾都是暖的,一點都不冷
那時候,新鄉人吃喝是這樣的
小時候的冬天
沒有花樣繁多的零食
但說到好吃的,那也是能讓流口水的
烤饃、烤包子,最喜歡吃上邊硬硬的脆脆的皮
脆香脆香的,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
小時候最期盼的
就是彭爆米花的大爺快點來
那個時候一碗大米就能彭上一大袋的爆米花
吃起來又香又甜
是孩子們童年最常吃的美味
一人一個紅薯
在地上挖個洞生上火再把紅薯埋起來
等半個小時之后
香甜軟糯的烤紅薯就烤好啦!
那時候的冬天,
沒有什么新鮮蔬菜,
自家腌的咸菜,就著饅頭也挺香
就著稀飯能喝一大碗
那時候進城不方便
但農村每個月都會有集市和廟會
各種小玩意,還有好吃的
芝麻糖、甜果子、糖瓜、橡皮糖......
每次都要纏著爸媽買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
就是趕集的時候街邊賣的糖葫蘆
先吃外面的糖再吃山楂
吃完一整天都是甜甜的很開心
小時候覺得糖人特別神奇
每次有捏糖人或者畫糖人的餅干就會看很久
看著稠稠的糖汁變成一個個有趣的糖人
周邊圍著的小孩都拍手叫好
那個時候的人們也不在乎糖人衛不衛生
只覺得好吃又好玩
一到冬天
大人們就忙著鋤白菜、往家里拉白菜
那個時候一天三頓基本都是白菜
炒白菜、燉白菜、腌白菜
總覺得媽媽做的大鍋菜是最好吃的
還有捏泥人、畫糖畫、棉花糖......
那個時候的吃的很少
但是家家戶戶都過得自足又溫暖
那個時候生活很窮
但是每個人都過得輕松又自在
那個時候的人很淳樸
即使不鎖大門也不用擔心東西會丟
......
那時候的冬天很冷
但是我們的心里卻很溫暖
漸漸的我們長大了,小時候也越來越遠了
那時候的一切都變成了回憶
只有翻開老相冊才能想起那時的一點一滴
這里面有你的回憶嗎?
你小的時候是怎么度過冬天的呢?
快來留言告訴說說吧~
本文為平臺原創文章,
轉載授權請聯系主編微信:(anran3859),否則視為侵權處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