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企業會問:今年的高企才結束怎么這么快就開始準備下一輪了?
隨著高企認定帶來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起來。每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多,隨之政府各部門對高企認定過程中的檢查也越來越嚴格。
不同的科技企業在高新資格認定和復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例如:
1、成長性不好的企業,且授權的知識產權還保留6個;
2、相關高新符合的合同準備不充分,且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分低;
3、研發費用日常做帳不規范,被稅務抽查后提供不出有效的證明;
4、總收入中硬件銷售的收入占比較大,相關軟件收入較小;
5、專項審計時研發費用投入統計不合理;
6、網上申報時,企業提供的證明附件材料不充分;
7、審計機構材料不全。
那申請2020年高新,到底需要我們提前關注和準備哪些工作呢?下面小果從幾個方面為小伙伴們介紹,希望為你們帶來一點幫助。
了解新政策是當務之急
9月份,在蘇州召開的2019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人員專題培訓班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盛延林表示,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各地推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他強調各地方認定機構要落實全國高企工作 “深化質量年”的定位,共同推動高企認定可持續良性發展。
對于操作過高新認定的企業都知道,高新認定本就是一項“系統化+復雜化+專業化“的工作。而今年的新政策的實施細則更是讓很多企業感覺到了高企申報難度之大。提前了解清楚新政策是當務之急,不清楚的地方可隨時咨詢知果果項目服務團隊 。
知識產權準備是重中之重
知識產權在高新評審指標中的兩項評分(知識產權30分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分,共計60分)密切相關,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對高新企業認定打分起著至關重要作用。
1、新政策對知識產權的評分作出較大調整,不再只是數量多就能拿高分的局面了,在保證量的同時還要體現質,這個質就表現在知識產權類型、技術的先進程度、知識產權獲得方式、支持核心產品相關度等方面(發明專利的得分高于實用新型或軟著);
2、講到量,不得不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今年高新認定對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滿分檔需要企業平均每年5項以上。所以一些企業在成長性不好的情況下想通過認定,則必須要在知識產權數量上做足功夫。
做好日常研發費輔助賬清單
新政策要求,企業除準備研發費專項審計報告以外,還需提交研發費輔助賬清單,其中關于研發費數據需要與匯算清繳的研發費金額保持一致;若年度審計報告,管理費用下對研發費用有單獨列支,建議要達到高企對研發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要求。
綜合而言,2020年及以后高新企業認定的準備工作,從今年的申報流程和評審來看,工作量和獲批難度均大幅增加,請企業務必要提前做好準備,必要的話,請知果果的服務團隊盡早介入。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評分標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