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源:央視網
作者:南人
編輯:GIS菌
| 本文約 2400 字,閱讀約需 3 分鐘 |
在開車途中無意中聽了檔英語聊天節目(聽得半知半解的),正好聊到一個體育社會話題,就是說中國女排拿盡冠軍出盡風頭,中國足球則每況愈下最不爭氣,可是當談到收入,卻完全顛倒過來!女排遠遠比不上國足(特指男國足哈),你說氣不氣人!
這已經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大家都為女排打抱不平,對國足怒其不爭,這一點不假,人家女排多爭氣呀,屢獲冠軍,尤其是今年國慶期間,中國女排以全勝的成績獲得了本屆女排世界杯的冠軍,這已經是中國女排第五次獲得女排世界杯冠軍了,中國女排一直都被視為中國的驕傲,女排的精神也一直鼓舞著中華各族人民。
然而,談到收入,那就有點寒磣了,就算是作為第一功臣的郎平指導年薪也才200萬,只有世界第一的朱婷一人年收入過千萬,這還是在國外打球的緣故,而像張常寧這樣人氣和實力并存的絕對主力才年入40至50萬,其他的女排主力就更低了,而絕大多數在國內打球的女孩子,月薪都不過萬元,之前算是200萬高薪的惠若琪在綜藝節目上還透露,女排運動員最慘的一次是高強度訓練之后喝不起蛋白粉,最后還是郎平指導自己掏腰包墊付的。
而那個“千夫所指”的國足呢,最高的任航年薪達到了1580萬,鄭智1100萬,韋世豪這么年輕的據說也有近千萬,幾百萬是比較普遍的,可謂整體十倍以上于女排。憑什么!這公平么!相信所有人都在問。
是啊,要按貢獻和榮譽比,那肯定是顯而易見的,但收入卻完全不成比例,到底為什么?難道這是領導糊涂?這是俱樂部犯傻?還是女排就是風格高?
2019年9月28日,在女排世界杯倒數第二輪比賽中,中國女排3比0擊敗塞爾維亞,迎來10連勝的同時,提前一輪鎖定世界杯冠軍,成功實現衛冕。由此,中國女排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女排世界杯五冠王。(圖源:新浪微博@新浪排球)
嘿,都還不是,糟糕的是這都由市場決定的,可不是國家給的工資倒掛造成的。國家給的相信微不足道,他們的高收入來源于各自的俱樂部,而俱樂部一點都不傻,他們也是根據市場行情來給的,誰不想省啊。那是不是男足夠“牛氣”,逼迫俱樂部的呢?也不是啊,都是可以自由轉會的嘛,你情我愿的事。
看來,我們就得接受這樣的現實了,世界上就有這么看似不公平的事,其實誰都怪不了,只能說足球本身就是個寵兒,就是那么多人喜歡,那么多人看,粉絲多,流量大,大家知道,粉絲意味著什么!流量就是生產力??!
君不見雙十一兩個直播網紅李佳琪和薇婭,口紅超級代言人李佳琪一天的銷售額達10億!薇婭沒公布數字,絕對也是“天文數字”(去年雙十一已經3億了),可能你聽到都會氣暈,我們地信行業一年超10億的都沒幾個呢,他們就一個人!一個人吶!10個億,Why?!
可這就是現實,流量啊,人們就愿意為此買單啊,你有啥法子呢,他們那么年輕,也不是明星,可收入相信遠超很多明星,更不用說藝術家、科學家了。你又能說不公平么?確實是,可又沒法說。
人家遵紀守法,而且沒有阻攔你做,進入門檻也是公開公平的,那就不能指責人家了,只能說這個社會就是熱衷于追捧這些好玩的新鮮事,人家正是抓住了這樣的風口、熱點,不能嫉妒,也沒啥好指責的。
圖源:新浪微博@中國足球隊
由此反觀國足,看他們球場上的表現讓人氣死,我可是近四十年的老球迷了,國足給我們帶來多少痛??!然而,他們卻享受了高薪,真讓人氣憤!可轉而一想,也還能想通,誰叫你那么喜歡足球呢?已經等了四十年了,都還不離不棄,像我這樣的球迷全國該有多少??!這不都是粉絲,都是流量嗎?銀子自然就追著來啦,很合理啊。
再看看排球,嘿,除了世界杯那幾天,又有多少人關心呢?實際上大多是“愛國粉”而非“排球迷”,“愛國粉”對排球本身談不上什么忠誠度,只有真正的“排球迷”才會堅守,可惜這部分就太少啦,一過了大賽就沒幾個人看排球了,群眾基礎相對較差,社會的關注度跟足球比差了幾個數量級,那就難怪經濟效益會有那么大差距了嘛。想想看,在廣州這座體育群眾基礎最好的城市,我都想不起來哪里有排球場,身邊會打排球的人更是屈指可數,但足球場可是隨處可見,“球迷”則更是普遍,估計百倍于排球吧。
而且總體而言,體育還是男性偏好多些,女性相對少點,同樣是足球,男足和女足也是天壤之別啊,女足的收入應該也比不上女排吧,可見經濟效益跟人氣相關,跟榮譽不直接相關。
不過我們也得這么來看,由于足球的流量大,因此一場球能吸引數以千萬甚至過億的觀眾觀看,坐在那里近2個小時,一次就讓那么多人得以消遣(至少這個時間點就少很多人去干壞事了吧),如果贏了,還給那么多人帶來快樂,這也是巨大貢獻啊!11個人在這么短時間內創造的社會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假使每個球迷貢獻都那么點零花錢或者流量給他們,他們自然就可以得到不菲的收入啦。
問題是,如果你覺得羨慕,你也可以去踢??!或者說你舍不舍得、敢不敢讓你的小孩去踢,能踢到中超俱樂部水平的,全國不外百多個,容易嗎!而且越多人關注就競爭越激烈,能夠到塔尖的人鳳毛麟角,這些人拿個千把萬,似乎也不過吧,多少老板、老總也有這個收入呢。何況他們也僅是“青春飯”,就那么十年的黃金時間,過了就沒了,跟明星有點類似,都是有時限的,不要總看到人家頂峰時期的高光,也要看到他們謝幕時的落寞。
圖源:新浪微博@新浪體育
經過這么開導,是不是心里好受點?對他們的收入也就不那么扎眼了吧?其實他們的收入跟世界頂級球星比起來,也是零頭都不到的,比如世界第一的梅西,年收入1.26億歐元,10億啊!第二的C羅也有9400萬歐元,是中國的百倍啦,可見足球本身就是那么值錢,不是國足拿得多,而是占了“足球”這個好位置,就像我們同是職業經理,怎么咱們地信的那么低,互聯網的就那么高呢?!沒法比的啦。
至于國足為什么那么爛,這就是個天下最難解的題了,中國可是啥招都用過了,啥話都罵夠了,啥人都罵到了,就是搞不好,也真是中國最難搞的事了,火箭升空、高鐵領先、全國脫貧等等那么難的事,我們都能做到,嘿,偏偏足球,就沒招,也真就怪了。
足球環境也算是中國最包容的啦,誰都可以罵,上至足協,下至教練,再到球員,罵個夠,多開放啊,什么人都開過“方子”,多少領導都關心了,更是砸了多少真金白銀,卻也不為所動——成績一直是那么的“穩定”,真是無語,甚至都成宿命了。
既然如此,有什么必要去怪國足收入高呢,高薪跟成績實際無關,如果他們也像女排那么低的話,那估計只有村隊去代表國家比賽了,會淪落到亞洲五流去!因此,限薪也只是做做樣子好了。
-
END
小伙伴們~我們的《宋胖子說行內事》欄目正在進行問題征集活動哦!無論是行業問題還是其他問題都可以向我們提問哦!
即日起,發送“#宋胖子說行內事#+提問內容”至GIS圈公眾號后臺,我們將選取部分問題在節目中進行解答或談談相關看法,提問被選中的小伙伴們也將獲得一份小禮品作為答謝哦つ??
詳情可點擊“閱讀原文”了解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