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天邊小城”且末,從小就與風沙為伴,為保衛家園她放棄了舒適與遠方。懷揣著“染綠沙漠”的夢想,留守14年,防風固沙。她就是防沙治沙女護林員帕提古麗 · 亞森。
“且末”,古語中被譯為“藏金藏寶的箱子底”,是鑲嵌在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它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沙漠面積達5.38萬平方公里,占全縣行政面積的38.4%,23歲那年,帕提古麗?亞森在父親的鼓勵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縣防風治沙站,成為且末第一批防沙治沙女護林員。她和男同事一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沙漠中起早貪黑地防沙治沙。既用雙腳丈量著起伏的沙丘,又用雙手完成著滴灌帶鋪設、管道維修、起苗育苗等“粗活”。遇到大風天氣,新栽的樹苗會被連根拔起。這時,帕提古麗會不辭辛苦地重新補種。她精心呵護著每一抹綠色,每年管護區苗木驗收時,帕提古麗管護的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她成了當地防沙治沙的排頭兵。
且末縣治沙站河東岸的流動沙漠與縣城僅一河之隔,距縣城中心只有2公里。為保護美好家園,上世紀90年代以來,勤勞、勇敢的且末各族人民就堅持不懈地與風沙作斗爭,在1998年成立了新疆第一個縣防風治沙工作站. 就這樣寒來暑往,且末縣城邊的沙漠中,終于星星點點出現了綠洲。經過許許多多像帕提古麗一樣的綠色耕耘者的努力,如今,在且末縣,擁有一條長約23.5公里、寬約10公里,生態治沙造林面積達11萬余畝的“綠色生態長廊”. 壓沙播綠,人進沙退, 現在,且末縣的風沙天氣越來越少了,藍天白云見證著且末縣生態治理的付出和成就。
苗木是她的柔情
沙漠是她的鎧甲
驕陽下,飛塵中,綻放芳華
惡劣的環境,艱苦的工作
壓沙播綠,人進沙退
毅然的堅守
換來如今“綠色生態長廊”
本周日20:05
海南衛視
《光榮的追尋》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與“沙魔”抗爭的“鋼鐵姑娘”的故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