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20年間,澳門在“一國兩制”的偉大成功實踐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就了舉世矚目的濠江輝煌。作為這一重大時刻的特別獻禮,湖南衛視《少年說》澳門回歸20周年特別節目走進澳門濠江中學,傾聽澳門青少年的心聲。特別節目由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湖南廣播電視臺主辦,澳門濠江中學承辦,今晚19:30起即將在湖南衛視黃金時段播出。
濠江中學創建于1932年,一直秉承“愛國、愛澳、為社會培育人才”的辦學宗旨,現已成為澳門辦學規模最大的中學之一。在這里,《少年說》會與澳門少年們擦出怎樣的火花?這群澳門回歸后出生的新一代青少年們,有著怎樣的所思所感和家國情懷?《少年說》澳門回歸20周年特別節目精彩不容錯過。
澳門“雙標”媽媽趣味談因材施教,內地轉學男孩致謝 “粵語翻譯官”
初三7班的陳雨珂走上勇氣臺就開始向同學們“大倒苦水”。原來是因為她有一個用兩套標準、兩種態度區別對待自己和妹妹的“雙標”媽媽。緊接著,她開始向大家“科普”媽媽的雙標事跡:不給自己買水晶泥卻給妹妹買、對自己嚴厲卻對妹妹和藹可親、要求自己數學考100分以上而妹妹合格就好...種種事跡讓陳雨珂不禁喊話媽媽:“媽,我是你親生的嗎”?面對女兒的犀利“吐槽”,這位澳門媽媽是如何用孔子的“因材施教”來解釋自己的“雙標”教育?原來“雙標”媽媽的背后是一樣的愛。
接下來的這位內地小男孩與他的澳門“粵語翻譯官”又是怎樣詮釋不一樣的愛?圓頭圓腦的可愛小男孩“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上勇氣臺,強大的氣場讓在場同學也為之感嘆。初一6班許啟晟同學,是一個外向又自信的男孩,從珠海轉學來澳門念書的他絲毫不擔心會適應不了新環境。結果自信男孩卻遇上了最頭疼的問題:聽不懂粵語。就在這時,班上的同學林如玉成為了他的“小翻譯官”。聽不懂的話、老師講的學習重點、布置的作業,都是這位小翻譯官一一提醒的。在許啟晟眼里,小翻譯官就像“發著光的星星一樣”完美。許啟晟同學的“塑料粵語”為何引發眾人爆笑?面對他的感謝,“小翻譯官”林如玉又將如何回應?
單親男孩感恩母親不離不棄灑淚,澳門小女孩收到特別回信
來自單親家庭的初三2班的謝宗甫在勇氣臺上也向媽媽表達了最真摯的感謝:“謝謝你,當年沒有選擇放棄我和姐姐”。原來在他5歲時父母離異,有人建議他尚為年輕媽媽放棄對姐弟倆的撫養,去英國留學迎接新生活。但他的媽媽卻毫不猶豫選擇留下來照顧他和姐姐,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也要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環境。當他站上勇氣臺,第一次向媽媽吐露心聲,媽媽是什么反應?一向堅強的媽媽的又提出了什么困惑已久的問題?“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這對澳門母子彼此的相守相依催人淚下。
澳門青少年對祖國也有著親人般“相守相依”的家國情懷。六年級忠班的鄭語涵遵循濠江中學特別的書信傳統,今年給習爺爺寫了一封信。信寄出后,這位小女孩既忐忑又擔心,沒想到居然在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收到了來自北京的回信。習爺爺在信中說道:“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澳門的未來”,給予澳門同學了極大的鼓勵。信件中,2017年“天鴿”臺風沖擊澳門,解放軍叔叔們來澳救災給她留下了什么印象?小小年紀的她懂得了“祖國母親”的什么含義?看到她小心翼翼地把信塑封起來,加油團陳銘老師也不禁感慨:“時間都不會讓這封信褪色,時間也不會使得這份回憶褪色”。
通過《少年說》一方小小的勇氣臺,一群愛國愛澳、有血有肉、敢想敢拼的澳門少年正在散發奪目的光。他們有著天下同齡人的困惑,但更有對夢想挑戰的勇氣和信念、對祖國和澳門最炙熱的情感和祝福。一聲聲的吶喊、一個個故事,少年們用他們稚嫩的聲音,為我們刻畫出最真實的澳門新一代青少年形象。愛國愛澳的動人精神和血濃于水的骨肉情誼深深印在每一位澳門少年心里,永不褪色。
《少年說》澳門回歸20周年特別節目將進行平臺聯動播出。湖南衛視12月16日至12月19日湖南衛視19:30播出;澳門蓮花衛視12月17日至12月20日19:18播出;湖南國際頻道12月17日至12月20日20:30播出,敬請關注!
最棒的澳門少年們,勇敢說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