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看到被解散的湘軍大都扛著一袋子,細究之后對曾國藩贊不絕口曾國藩破了太平軍,被朝廷封了一等侯爵,當回到了金陵之后,曾國藩倒是多少沒覺得朝廷有何不妥,只是沒幾天,他住的地方,來拜訪自己的人就莫名的多了,包括他的很多心腹,例如彭玉麟、趙烈文等人,甚至還有著名的研究“帝王之學”的 學者王闿運...很明顯,他們都是想過來探探老曾的底。
曾國藩又何嘗不知道諸位的心思,倒是扮作不知,看著他們,只見他們一開始說話都很隱晦,有的只是借機發發牢騷,抱怨朝廷獎勵不公,有的就直言不諱了:“文正哪,你可真憋屈,當年咸豐帝臨死時就有遺言,曾許諾“克復金陵者王”。可如今呢?等到你們曾氏兄弟攻克了金陵,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卻只慳吝地給了你一個“一等毅勇侯”,這“王”與“侯”,相差可是十萬八千里啊!”
待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部下與幕僚們后,曾國藩明白了,他們原來都只是在試探著自己的心思,而自己確實有必要向世人和朝廷表明一下自己的心意了,于是他親筆寫下了一副對聯,掛在金陵住地的中堂上:“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隨即便向朝廷遞交了一本《粗籌善后事宜折》。在奏折中,曾國藩對朝廷提了兩點建言:一、在兩江范圍內,全面恢復科舉;二、請求裁減湘軍。
朝廷應允后,沒多久,曾國藩的住處來人又絡繹不絕了,這次來的都不是其他人,而都是與自己一路打過來的將領。不用多說,曾國藩自然知道這些人的來歷,在一個個聽完他們的牢騷與怨言后,曾國藩開始有些焦慮了。
這些出生入死的將士們,從壯年時就跟著我,如今又打了勝仗,倘若沒有一點好處來慰勞他們的功勞就讓其各自回家,要知道,他們可都是虎狼之兵,在解散的最后時期誰都想賺的盆滿缽滿,啥也沒有,回家勢必會不太平的。雖說,我曾國藩向朝廷建言了裁減湘軍,可怎么裁?怎么安撫?朝廷卻是只字未提。
一番思前想后后,曾國藩讓戶部出了面,答應把朝廷拖欠湘軍的軍餉以及獎賞等都發給將士,只不過是20年的期票。退伍的湘軍,在20年后憑借此票,可以從當地的政府領取本金和利息。不過,在這20年內,只要你有造反、滋事就不做兌換。20年后,你領了本金和利息后,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只不過,那個時候的湘軍想必大都已垂垂老矣。
給了這個期票,倒確實是減緩了一些湘軍的焦慮,暫時安撫了一部分,可這畢竟是20年后的事,那個時候朝廷還有沒有,都很難說,于是湘軍一合計,不滿又開始蔓延。曾國藩此時又心生一計,讓大家去販鹽。
首先,曾國藩從庫里拿出了幾百萬兩銀子,買下了大量的海鹽,隨后分發給了湘軍,讓大家來抵扣軍餉。眾人一看樂了,鹽啊,這可是海鹽!在湖南,這玩意兒可是官家經營,價格是這邊的10—20倍,不由分說,一個個扛著袋子就來領。誰也別鬧事,扛著海鹽回家,自己悶聲發大財吧。
于是,待湘軍真正解散那天,見不少人扛著袋子走在路上,行人都議論紛紛,而湘軍,大多心滿意足,此時,曾國藩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