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旭】
美國國會投票通過啟動彈劾特朗普調查后,也正式打開了“國內憲政危機”與“國際關系動蕩”的潘多拉盒子。
很難想象,在一兩年前,政治觀察家們還僅是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地用單個字母“I”,來暗指可能存在的彈劾總統的可能性;現如今,媒體和公眾論壇上出現最多的詞匯,就是這個在美國二百多年建國歷史上,僅僅被啟動四次的彈劾程序了。
不論彈劾成功與否,由此引發的美國憲政危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民主黨孤注一擲,黨派立場加上對于特朗普的個人憎惡,幾乎到達了爆燃的極點——如果彈劾最終在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無果而終,并且反而協助特朗普連任成功,大多數民主黨基層選民必然無法承受這種結局,其憤怒的火焰將引發國內局勢的持續對立緊張。
同樣地,特朗普的支持者們死心塌地地認為,整場彈劾“鬧劇”就是民主黨使出的陰招,通過構陷特朗普,以非選舉手段來達成重返白宮的目的。如果彈劾成功,先不說特朗普是否會乖乖地從白宮離開,就是他那些赤膽忠心的粉絲們,也會把華盛頓攪得天翻地覆。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彈劾特朗普這一重大政治事件,對于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來說,在未來的一年內,都意味著動蕩不穩與整體利空的大環境。
首先,特朗普總統上任兩年來,獲得兩黨民意支持度最高的外交政策,就是與中國開啟的貿易戰了。
通過兩年時間高頻度、高強度、高熱度的媒體渲染,美國民眾在“中國從事不平等貿易、偷竊美國知識產權、惡意操控人民幣匯率”等議題上,接受度已經很高。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來說,這是特朗普目前最穩妥、最安全、最得分的選戰議題。
當面臨著民主黨啟動的彈劾危險時,特朗普必然會繼續頻繁打出“貿易戰”的王牌,來轉移視線,凝聚支持。因此,即便中美雙方在購買美國農產品等問題上達成第一階段的初步共識協議,特朗普也不會就此放過其他更深層的、結構性矛盾,必然會步步緊逼,時時敲打。
可以想見,在這種敵意深厚、雙方共識隨時可能推倒重來的惡劣環境中,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必然會被從各個角度發出的暗箭冷槍所傷害,投資者信心很難投射到未來發展前景等積極正面的角度上來。
其次,彈劾特朗普,必然給中國決策者和觀察者造成某種錯覺:認為特朗普總統大位岌岌可危,國內壓力令其焦頭爛額,內外交困之下,在對華議題上不會再采取極限施壓的手段;因此,在中美雙方爭端最激烈的經貿議題上,中國可能會寸步不讓,靜觀待變。
換句話說,中國認為特朗普在此時此刻,更需要以終結貿易戰來迎合、收買幾個農業州和搖擺州的選民。而中國在核心關注議題上的強硬堅持,在特朗普方面看來,又成了頑固不化甚至是趁火打劫式的敵對立場。在最近一個月之內,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皮奧以及政治大佬、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都先后發表了措辭強烈、極具敵意的對華政策宣示和演講。
這些原本還放在桌面下、不便公開的腹誹,現在在特朗普面臨彈劾、中美貿易戰主動權開始出現易手的情形下,紛紛亮相登臺了。雙方立場的微妙移動和誤判,在雙邊關系最緊張敏感的時刻,無疑增加了中美關系大局的不確定性。而作為異地上市的中概股來說,自然成為了美國國內對華鷹派攻擊中國的靶子。
另外,彈劾特朗普,也確實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們打了一劑強心針;在暫時領先的三駕馬車前副總統拜登、女參議員沃倫和參議員桑德斯當中,無論從選民熱情,還是籌款數據上,沃倫的勢頭最猛。
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來推演的話,沃倫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并直接在2020年大選中對陣特朗普的概率最大——而這,也恰恰是令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大佬們惴惴不安的直接原因。
沃倫所提倡的對富人征收重稅、免費醫保、限制銀行金融業的政策立場,和目前特朗普所推行的減稅、寬松的投資經濟政策,是黑白對立的兩面。一方面,很多投資大佬們紛紛預測,如果沃倫當選,美國股市會陷入大蕭條和衰退,甚至短時間暴跌20%-30%;另一方面,華爾街的捐款人們也給民主黨的核心領導人們打招呼,因為沃倫的緣故,他們暫時不會給其他面臨連任壓力的民主黨國會候選人捐款。換句話說,美國不斷創新高的股市榮景,也時時刻刻維系在特朗普彈劾及其相應的選情變動中。
如果特朗普因為彈劾而使2020年選情告危,則美國整體股市的動蕩會超出簡單的回調調整,而極可能大幅度步入蕭條與衰退中。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中概股收受到牽連與連帶打擊,也就是必然的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