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正是秦始皇將中國推向了大一統的時代,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中國的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基本格局,被譽為“千古一帝”。而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之后,曾給中國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被沿用至今!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皇帝的歷史人物,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號變更,還是全新的一種統治觀念。“帝”是上古時期人們想象中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皇”是“大”的意思,秦始皇將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說明他想表明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可見“皇帝”的稱號,乃是秦王神化君權的一個產物。
皇帝這一稱號也被之后歷代皇帝所沿用,而秦始皇不僅皇帝這一名稱被一直沿用。他給中國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也一直被沿用至今。這個響亮的名字就是“中華”,中華這一詞的源頭便是秦始皇,而這一名字也被后世一直沿用,我們一直說是中華民族兒女,現在我們中國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見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是有一定道理的。
后來中華也被賦予了很多意義,其中“中”者,就是指中原河洛地區,因為這一地區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后來隨著歷史的演化,與各民族進行不斷的融合,所以但凡屬于中華文化范疇的都屬于中國。而“華”則起源于華胥氏 (位于華山之西,今西安市),《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