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沖突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發生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家里我們可能會跟家長發生沖突,在學校我們可能會跟同學發生沖突,在公共場所,我們可能會跟陌生人發生沖突……那么到底什么是沖突呢?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沖突”。
沖突是一個過程,這種過程開始于一方感受到另一方對自己關心的事情產生消極影響或將要產生消極影響。
沖突包含2個必要因素:
1. 被雙方感知;
2. 存在意見的對立或不一致,并帶有某相互作用。以上因素決定了沖突過程的出發點。
簡單來說,當兩個人的想法或者意見不統一時,就很有可能發生沖突。
本堂情商課,我們就將和小朋友一起來認識沖突學習沖突,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進入課堂吧!
課程主旨
- 引導孩子了解沖突的同伴模型和家庭模型。
- 幫助孩子認識到沖突是一種必然會發生的情景。
- 孩子能辨識自己在沖突中的反應模式。
教學導入游戲
前幾周剛下過雨,螞蟻家儲存的糧食都被淹壞了,于是螞蟻們決定把糧食搬到外面曬曬太陽。
游戲規則是這樣的:糧食分為兩種,大豆和稻米。所有人要走過獨木橋把大豆(大海洋球)搬到綠色倉庫,把稻米(小海洋球)搬到黃色倉庫,然后原路返回,從獨木橋掉落就等于掉進了小河里,要暫停一分鐘。
在游戲的過程中,由于路線問題,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發生了一些小“摩擦”,“生氣小人”、“委屈小人”、“失望小人"都來找過小朋友。因為必須原路返回,小朋友都想過獨木橋,造成了誰也不讓誰的畫面,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不開心,這就是所謂的沖突了。
游戲中,小朋友是因為 搶位置路線而引起的沖突,那么生活中還有哪些行為會引起沖突呢?
婧怡姐姐通過舉例子一步一步地引導小朋友來學習沖突的分類:
小朋友回到家,想先看會兒電視,但是爸爸媽媽希望你先做作業,做完才可以看電視,這時候就是跟家長發生的沖突,這是因為 想法不一致引起的。
早高峰的地鐵,人滿為患,這時候你的腳被一個陌生人踩了一下,你新買的小白鞋瞬間被踩黑了一道,你的心情突然變得煩躁,想找別人理論,但是別人并不是故意的,這時候就是在公共場所和陌生人發生的沖突,這是因為別人 不小心引起的。
通過上述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沖突的分類:
- 搶東西;
- 想法不一致;
- 不小心的行為
小結
當我們跟別人的想法不一致,或者搶東西,或者不小心做了什么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又發生了變化,這是”沖突小人“來到了你的身邊。
深化課堂內容
了解了沖突的分類之后,小朋友各自討論了自己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沖突。
每個人都會遇到"沖突小人",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們會喜歡同一件東西并都想去得到它,也會有不小心的時候,所以“沖突小人”會時不時地出現在你身邊。
雖然"沖突小人"出現是很正常的,但它的出現會給我們帶來不舒服,為了解決它,我們還需要“和平小人”,和平就是解決沖突的意思。
接著,婧怡姐姐通過和小朋友演情景劇的方式,引導小朋友找出解決沖突的方式。
婧怡姐姐通過去“搶”小朋友的戒指,讓小朋友學會在由于搶東西而發生沖突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 互相分享。
當我們由于想法不一致發生沖突時,我們要 學會傾聽,聽聽別人的想法,如果別人的理由很有說服性,那你就要去送出一條 同意的毯子。同樣的,你也可以說出你的觀點,讓別人來同意你。
當我們由于一些不小心的行為引起沖突時,我們要及時說對不起,尋求別人的原諒;同樣的,你也要 寬容地對待別人。
總結
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小集體中,爭取到了友誼,結成了同盟,集體中有很多其他孩子在游戲活動中,生活中以及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的提高,難免會有沖突。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長角色對孩子的要求與孩子的認知不一致,也會引起沖突。有沖突時,首先我們要冷靜情緒,再找找沖突的原因,要去解決事情本身。遇到沖突時,說一句“對不起”就會風平浪靜;說一句“沒關系”就會海闊天空。同時我們也要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消除彼此之間的摩擦。
END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