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國畫家方增先先生于2019年12月3日19時36分在上海瑞金醫院逝世,享年88歲。
方增先,浙江蘭溪人。20世紀后半葉現實主義中國人物畫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畫壇具有影響力的“新浙派人物畫”的奠基人與推動者。1949年7月,考入浙江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50年春,作品在春季全校創作評比中名列前茅。1953年夏,畢業于繪畫系,畢業創作畫油畫《師與徒》。留校,轉入該院創辦的研究生班,指導老師為油畫家黎冰鴻。1954年夏,研究生班畢業,分配入新創設的中國畫系。后隨同中央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敦煌考察隊赴千佛洞,研究、臨摹壁畫三個月,又深入草原藏區寫生。1955年,任教于中國畫系,為“新浙派人物畫”開創者之一。作品有《粒粒皆辛苦》《說紅書》《孔乙己》等,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并被收藏。出版有《方增先人物畫集》《方增先畫集》,專著有《怎樣畫水墨人物畫》《結構素描》《人物畫的造型問題》《人物水墨寫生教學筆記》等。2013年1月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2013年2月獲“上海文藝家終身榮譽獎”。后來擔任上海美術館館長、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院院長等職。
《粒粒皆辛苦》
其代表作《粒粒皆辛苦》(1955年作)被美術界公認是中國人物畫早期革新的典范;作品《說紅書》(1964年作)被認為是當時中國新人物畫藝術上最成熟的作品;作品《母親》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和齊白石藝術基金獎。與此同時,他還畫了大量變形寫意的白描古裝人物繪畫。2001年,方增先開始將目光回到身邊的生活,用積墨的方法創作了《大山的回憶》《閑看行路人》等一批力作。其作品《古詩意圖》等分別被山東省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江蘇省美術館收藏。出版畫集有《方增先人物畫》《方增先水墨畫詩意畫》《方增先古裝人物畫集》《方增先人物畫四十年》等。專著有《怎樣畫水墨人物畫》《結構素描》《人物畫的造型問題》《人物水墨寫生教學筆記》等。獲文化部頒發的“造型藝術成就獎”、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等。
《說紅書》
我覺得我一生走過的藝術道路,是一個苦行僧的路,我雖然知道不少有成就的藝術家,是“玩”藝術的結果。大約藝術也是隨緣而發。在我身上除了苦行僧那樣的路以外,我不可能去幻想此外的非分的可能性。但是苦行僧有苦行僧的“道”,也有苦行僧以苦為甜的“樂”。我是那種在亂草泥濘中尋找一條小路的人。
——方增先
《母親》
我曾經看到過中西結合首先要“兩個一瓶醋”的說法。意思顯然是兩種文化的結合,要求兩種文化都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切入點。可見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找到切合點,這二者都非同小可。深入是無止境的,找切合點,如果沒有前面所述的深入,又如何入手?莊子說過:“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怎樣オ能算學成一瓶醋,恐很難找到答案。所以,藝術的無盡探求也許是和星際探求一樣,既要實際,又要激情。但如果尋根究底,很可能一臉的茫然。
——方增先
《雪域高陽》
我曾經看到過中西結合首先要“兩個一瓶醋”的說法。意思顯然是兩種文化的結合,要求兩種文化都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切入點。可見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找到切合點,這二者都非同小可。深入是無止境的,找切合點,如果沒有前面所述的深入,又如何入手?莊子說過:“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怎樣オ能算學成一瓶醋,恐很難找到答案。所以,藝術的無盡探求也許是和星際探求一樣,既要實際,又要激情。但如果尋根究底,很可能一臉的茫然。
——方增先
《佛珠》
看起來,摸著石子過河,在藝術上也往往是比較可行的辦法,每件事只有在實踐中往前邁步。也許我用草稿去尋找,已經付出很大努カ,每畫完一幅比較滿意的草圖,前面廢稿總是在十幅上下。有時候廢畫三千,一無所獲。幾年中,是不是已經畫了幾千幅?我自己也無法統計,失敗是一種鞭策,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自以為是。
——方增先
《帳篷里的笑聲》
老大徒傷悲是于事無益的,唯一可行的,是盡可能地抓緊。“借用恩怨在何許?一語不答重行行。”昊昌碩的這句詩,我一直都特別喜歡,那就努力再努力,做一個行行復行行的跋涉者吧。
——方增先
方增先作品《海燕》
方增先作品《和奶奶在一起》
方增先作品《祭天》
春苗 132cm×66cm
古人詩意 68cm×68cm
回鄉 67cm×63cm
停棹看山 93cm×44cm
方增先為《艷陽天》所繪的彩色插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