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科院分區JCR于12月16日新鮮出爐。 版權歸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計量中心, 網址:http://www.fenqubiao.com。
今年,分區表共設18個大類,176個小類(JCR學科分類體系Journal Ranking)。在原有自然科學期刊的基礎上,新增社會科學期刊 (SSCI所收錄的期刊 )。材料科學新設置為一單獨大類,預計有373本期刊將歸屬在材料科學大類。最多的仍然是 醫學大類 ,有3554本,工程技術大類有1188本。
其中, 一區 共有1946本。 綜合類的1區期刊有7本;生物類的1區有76本;醫學領域的1區有219本( 本數據來源于 iNature 整理)。其中去年因離開一區而引起軒然大波的 PNAS 及Nature Communications 又重新回到一區。
中科院JCR期刊分區(又稱分區表、分區數據)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世界科學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學研究成果。分區表設計的思路始于2000年之初,旨在糾正當時國內科研界對不同學科期刊影響因子 數值差異的忽視。
自2004年發布之后,分區表為我國科研、教育機構的管理人員、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份評價國際學術期刊影響力的參考數據,得到了全國各地高校、科研機構的廣泛認可。
影響較為廣泛的JCR期刊分區有兩種: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的分區,以及 Thomson Reuters公司( 湯森路透)制定的分區。它們均基于 SCI 收錄期刊的影響因子。
中科院分區表依據的是3年平均影響因子,將各大類劃分為1區(Top)、2區、3區和4區四個等級,即前5%為該類1區、6%~20% 為2區、21%~50%為3區,其余為4區。
而湯森路透JCR分區以當年的IF為基礎,按照期刊的當年的IF高低,把該學科(湯森路透沒有大類,只分176個具體學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區表中所指的小類學科)的所有期刊按照上一年的IF降序排列,四等分,平均分為Q1、Q2、Q3和Q4四個區,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
綜合類期刊,共7本
生物類期刊,共76本
醫學類期刊,共219本
全部分區如下:
參考數據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qFTm5bwPiBAFHNJzcGKUtA
https://mp.weixin.qq.com/s/nZ7D-c3-SAg0kcEPUeO8aA
更多科研新鮮資訊、文獻精讀和生物信息技能
請關注科研貓公眾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