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是湖北十堰人,2007年6月,從武漢某高校畢業。小娟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靠打臨工維持生計。但是,父母對孩子對教育很重視,培養出一個大學生,是他們的驕傲,也是他們的希望。2007年11月,小娟外出求職,誰也不成想,這一去,小娟便再也沒了消息。
父母把家里能賣的東西都賣了,尋找女兒,可是連一絲一毫的消息都沒有,父母終于失去了希望,以為小娟已經不在人世,4000個日日夜夜,老人過的就不是人的日子,想起女兒,便是抱頭痛哭。
感謝信
然而,就在小娟父母已經徹底失望時,家人卻接到了警方的電話,說找到了他們失蹤的女兒。這個太意外的消息,家人甚至想到了是騙子所為。就這樣,失蹤12年,父母以為已經離世的女兒,失而復得。
那么,一名外出找工作的女大學生,怎么一走無音訊,12年都不跟家里聯系呢?很多人都想到了身不由己被控制之類的原因。其實,小娟一直很自由,而且是非常自由,因為她連工作都沒有,一直以撿破爛為生,湖北各地流浪。
2007年11月小娟外出求職,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小事,她的身份證丟了。這實在是一件太小的事情了,但是,小娟卻因為沒有了身份證,認為無法再找工作,就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
12年后的團聚
一個大學生,就這樣變成了一個流浪女。不知道她有沒有想過父母的感受,家人的感受。就這樣流浪了12年,流浪到自己原來就讀的大學廢棄等待拆遷的樓房中,被民警發現,這事才浮出水面,實在令人唏噓!
很多網友看了這則新聞后,都大呼不解,怎么也無法理解小娟的行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就因為暫時沒找到工作,就因為丟了身份證,就自甘墮落流浪為生。更令人不解的是,難道她就從來不思念家人思念父母嗎?
難怪有網友直言:這才多大點事啊,大學白讀了!也有網友說是父母期望值太高,給她帶來了壓力。也有說是應試教育惹的禍。還有的怪罪社會競爭太激烈。
這些因素是否存在?多多少少是存在的,但我不覺得這是主要的因素,不構成一個女大學放棄自己的理由。從報道中可以看出,父母并沒有給予她太大的壓力,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對普通的父母,一切都那么普通。應試教育也不該背鍋,每年多少大學生都是一樣考上來的,別人都活得好好的,怎么就小娟不能呢?至于說到社會競爭太激烈,完全是胡扯淡,這個地球上,找不到沒有競爭的地方!
筆者認為,小娟身上反應出教育中的兩點失敗,注意,這個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更是指家庭教育。第一點,情感教育嚴重缺失,一個女大學生,應該知道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在家庭里,你是女兒,你不是游離于家庭的單獨的個體,應該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給家庭多少焦慮、痛苦,甚至會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一個情感正常的人,是做不出如此冷酷的事情來的!
第二點,大學生缺少一節社會課,這節課,可以由家庭上,也可以由學校上,但是這一課,必須上。一張小小的身份證,就讓一名大學生退出了競爭,無非是一個借口。內在反映的是大學生對社會的陌生、無知和恐懼。所以,上好一節社會課太重要了。
對于小娟失蹤12年,一直以撿破爛為生,流浪在社會,您是怎么看的呢?您覺得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歡迎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文:當代師說;圖:網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