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晚間,南都記者從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獲悉,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吳樹青,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1月10日15時0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8歲。
公開報道顯示,吳樹青于1989年至1996年任北大校長,此前曾在中國人民大學求學工作37年。2009年3月,時任教育部社科委主任的吳樹青曾就加強高校學術風氣建設在媒體撰文,提出學術打假“不能‘假打’要‘真打’,決不姑息,決不手軟,讓造假者付出代價。”
執掌北大前在人大求學工作近40年
公開資料顯示,吳樹青出生于1932年,祖籍江蘇江陰,20世紀40年代曾在上海讀中學。1952年7月至1955年7月,吳樹青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班學習,隨后留校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生院副院長、教務長、副校長。
1989年8月起,吳樹青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直到1996年8月卸任該職位。
據人民網報道,吳樹青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1986年出版專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1987年出版《模式——運行——調控》;1990年出版《吳樹青選集》;1993年出版《中國宏觀經濟管理》和《政治經濟學》;1998年,他主編《鄧小平理論概論》。
曾任教育部社科委主任,提出讓學術造假者付出代價
南都記者注意到,根據北京大學官網資料,在卸任北大校長一職后,吳樹青還繼續擔任北大經濟學院顧問委員會名譽主席。
2004年6月,教育部成立社會科學委員會,指導全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來自30所高校的99名教授成為首屆社科委委員。其中,吳樹青擔任主任。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2009年3月,時任教育部社科委主任吳樹青曾撰文,加強高校學術風氣建設提出多個建議。
在《加強學術風氣建設的幾條建議》一文中,吳樹青表示,“學術風氣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風氣、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他建議改變高校學風要標本兼治,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體系,對于學術不端行為要嚴肅處理,“學術‘打假’不能‘假打’,要‘真打’,決不姑息,決不手軟,讓造假者付出代價,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1月12日20時36分,北京大學官方微博對吳樹青逝世表示哀悼,“沉痛悼念老校長!”網友留言悼念稱“一路走好。”經北大黨委宣傳部確認,吳樹青的遺體告別儀式定于1月14日10時30分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采寫:南都記者 黃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