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藍科技
商場如戰場,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往往導致人們很難有十足的把握去判定最后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幸存者即勝利者。
2019年,美團結束了長達9年的虧損長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整體盈利,王興終于看見回頭錢了。回首前路,當真“九死一生”。
重操新業
繼飯否網、校內網之后,2010年美團網成立,主營團購業務。此時團購業已成風,到了2011年行業進入鼎盛時期,那時全國最多有5058家團購公司,美團有幸成為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要拼盡全力在這場“千團混戰”中活下去,并且走到最后。
所有公司都如狼似虎盯著這偌大的市場,是狼就要吃肉,而且沒有狼會嫌肉多,前提是你得成為頭狼。
之前有過創立校內網及飯否網經歷的王興顯然已具備了一定程度的敏銳嗅覺,因為在這場行業混戰中,陣亡是大概率,要想勝出,武器裝備必須充足,所以在美團剛剛搭起架構時,便找到了天使投資人王江尋求資金支持,同年紅杉資本也為其注入了首輪1200萬美元融資。
在這之后,美團網幾乎每月都要在一座大城市上線營業,甚至有時兩座城市上線時間前后相隔最短只有兩天,王興的“激進”、美團的“進攻”,從那時起,已現雛形。
美團在一天天成長,但對手同樣也在日益壯大,前方是團購公司的正面對壘,后方則是創投基金的暗流涌動。當時的大眾點評獲得摯信資本、啟明投資的關照,餓了么則受到金沙江創投的鼎力支持。
有時初創公司在獲得資本加持的同時其實更在意資本背后所夾帶的資源。2011年7月,美團在繼續接受紅杉資本B輪投資后,也迎來了其最特殊的一位投資人——阿里巴巴,這位在很長時間內都與其愛恨交織的合作伙伴。
有了資金的支持,再加上投資界大佬的青睞,美團的這塊招牌也開始鑲起了金邊。
2011年歲末,美團網11月銷售額超過2.5億,居行業第一,并榮獲年度最佳團購網站稱號,與此同時還拿下了“十大網絡購物品牌”的美譽。
諸多頭銜集于一身,美團網名聲大噪,美團用快攻手法在行業內迅速滌蕩,市場格局已然發生變化,行業開始出清,此時此刻的美團似乎已隱約閃爍出了明日之星的光環。
戰局初定
大戰過后,市場終歸于二三。據團800統計數據顯示,到2014年,團購網站數量已從鼎盛時期的5058家銳減至176家,存活率僅為3.5%,其中,美團、大眾點評(后被美團合并)和百度糯米占據了84%以上的市場份額。
即便在千團大戰最為膠著的同時,美團還是未曾放松開辟新的戰場。2013年,對美團影響最大、也是此后投入最多、同時還是支撐其日后上市的核心主業——外賣業務上線了,此時的早期投資人阿里巴巴針對美團外賣業務極力看好。
作為美團網早期的投資人,阿里巴巴對美團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不僅傾囊相助同時更是開放自有資源,為美團賦能輸血,雖然阿里巴巴與美團自身對自己的情景看法是一致的,但是雙方似乎在自我主從定位上還是有較大分歧或是誤解,以至于后來由合作關系走向了分崩離析。
2015年阿里巴巴正式退出美團,自此美團與阿里巴巴的矛盾明顯升級,開始各自組建業務板塊向對方領地相互攻伐。后來 2018年,阿里巴巴對口碑與餓了么完成合并,便成了美團最大的“勁敵”,與之對抗生死堪憂。
百戰余生的美團,經過大戰的洗禮早就具備了強大的免疫力,通常是不怕再繼續打仗,由此也開啟了一路的攻城略地。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美團在業務板塊上動作頻頻,急速擴張的疆域突出了掌門人的“激進個性”,年輕的掌門人帶領年輕的美團四面出擊,收購摩拜單車與OFO、哈羅單車形成正面對抗;手握流量入口叫板滴滴;在酒旅領域樹敵飛豬、去哪兒、攜程;踏入生鮮想和京東、盒馬、永輝一決雌雄;進軍大娛樂與阿里淘票票公開互撕……
大舉擴張也給美團帶來了諸多隱患和不安定,從2015年 2018年美團累計虧損額達到1508億,經調整會計準則后為227億元,但連續增長的營收多少還是為美團找回些面子。
據2018年財報顯示,美團全年經營虧損額達到110.86億元,同比上升189.7%。為了對抗入不敷出的財務危機,美團不得已選擇了裁員。
冰火兩重天
從2018年到2019年,美團冰火兩重天。
據2018年財報顯示,美團全年經營虧損額達到110.86億元,同比上升189.7%。為了對抗入不敷出的財務危機,美團不得已選擇了裁員。
誰也沒想到2018年的美團還在延續著虧損狀態,其當年公布的財報讓王興拖著焦慮與不安跌跌撞撞的闖進了前途未卜的2019年。扛過了2018年的寒冬,2019年的美團格外驚艷,從2019年年初到現在,美團股價翻倍。
美團不斷擴大業務面、做大生態圈,企圖讓各業務之間相互支撐,但是走得急戰線拉得太長,也讓2018年的財務狀況顯得捉襟見肘。
根據美團2019年中報顯示,二季度,美團實現營業收入227.03億元,同比增長50.6%,毛利79.4億元,同比增長179.5%,經調整凈利潤14.9億元,美團打破虧損局面邁進盈利階段。
第二季度,美團點評總交易額為1592億元,同比增長28.7%,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的12個月,美團點評的活躍商家數為590萬,交易用戶數為4.2 億,全國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都體驗過美團點評的服務。其中,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增長至25.5筆。
其中,餐飲外賣業務當季實現總交易金額931億元,同比增長36.5%。營業收入128億元,同比增長44.2%。毛利總額為29億元,同比增長102.8%。
實現盈利的美團,也讓投資人們也抓住了這次價值回報的機會,開始部分套現,其中紅杉資本合計套現32.69億港元。
到了第三季度美團業績面再度向好。第三季度,美團繼續保持整體盈利,營收實現2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1%。在餐飲外賣和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美團保持強勁增長,并由此帶動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33.6%至1946億元。
實現經調整凈利潤為19億元,其中,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增長至26.5筆,美團已進入持續回報階段,用戶內生動力開始凸顯。
至此,美團成了本地生活服務行業里的天字第一號招牌,4.3億的用戶、65%的市場份額妥妥的攥在手里。
引以為戒
然而獨缺一角,在開辟出行業務板塊后,美團在打車領域始終被滴滴壓著一頭,在近日又被列入了失信名單。
據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近期公布道路運輸行業企業和個人違規經營首批“嚴重失信黑名單”顯示,包括滴滴出行、美團打車赫然在列,此次名單中共計101家企業和2915名個人。
其中滴滴因未取得相關經營許可證而經營相關活動,美團是因為存在存在未取得合法資質的車輛或人員從事經營活動,二者悉數上榜。
既然滴滴、美團都被列進名單,可見并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整個行業的通病。不過,最近幾年自打車業務上線以后,基本上是小錯不斷、大錯也沒少犯,滴滴就是個最大的反面案例。
滴滴在行業中的地位已經注定了是要沖在打車第一線的,跑的最快、沖的最猛,當然“踩雷”肯定也是第一名,滴滴的前車之鑒,被整個行業引以為戒,從某種角度看也算是提前替整個行業受過。
美團打車一向側重技術面發力,這與其發展外賣業務的砸錢套路完全相反,美團也多次向外界宣稱將不會采用大面積補貼的方式來穩定用戶,衣食住行組成的生活服務平臺,較滴滴有更大優勢,美團打車定位是出行平臺,聚合了更多優質出行服務商,這讓用戶在選擇上更多樣化,另外美團APP上各版塊都是相互連通,有利于用戶實現一站式生活服務體驗。
美團的上市成了新起點,盈利成了轉折點,十年中有九年是在賠錢,不到最后一刻終不能料定勝負。看似沖動的行為背后卻總是藏著理性的邏輯支撐。
(圖片來源:美團打車公號)
本文原創于藍科技,本站原創文章所有權歸藍科技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侵權必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