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有關要求,市財政局積極探索創新,選取市直政法系統作為試點,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建立了適應其部門管理特點的個性績效指標體系。該項工作是我局對績效管理工作的一次大膽嘗試,為下一步構建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核心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指標體系涵蓋銅川市政法系統8個部門、52個職能職責、139個工作活動,2594個績效指標,為實施政法系統預算績效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依據。在指標體系構建時,既考慮了創新,又重在實用。一是兼顧整體,在指標提煉時盡可能覆蓋部門職能職責,提供全面可供參考的績效指標。二是突出重點,在逐級收集分析中央、陜西省及銅川市的政策文件及規劃總結等資料的基礎上,將具有行業特點和管理高度、且與部門履職及目標責任考核密切相關的績效指標標記為關鍵指標。三是規范實用,保持一、二級指標固定不變,與財政部績效指標框架相銜接,以定量指標為主,定性指標為輔,對各項工作活動及職責分類細化,設置三級指標,兼顧完整性、規范性和實用性。
該績效指標體系的建立將起到解困提效、立竿見影的效果。一是能夠規范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提高預算績效目標填報效率和質量。在使用該指標體系時可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遴選相應的指標,從而有效解決部門因不清楚如何填報指標而導致績效目標無法做實的問題。二是能夠提升績效評價工作效率,提升績效評價結果的公信力。該指標的設立兼容了我市實際情況及財政部績效管理指標框架體系,使用時能夠輕松選定績效評價指標。同時,針對每一個績效指標明確了具體的“評分規則”,使評價工作更有效率和質量。三是能夠強化政法部門績效管理理念,推進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對于部門來說,配合建設個性績效指標體系,是一次強化預算績效管理理念的過程,有利于政法系統部門進一步做好績效工作。
來源:銅川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