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在空中
看這部發(fā)生于
二十世紀初年的
海上的傳奇
飛機著陸了
那艘船還沒靠岸
今天在大屏幕前
看攝于二十一年前的
這部意大利經(jīng)典
電影演完了
心還在海上漂泊
一座眾生逐夢的孤島上
上演著一段
非常態(tài)的人生
海上鋼琴師的生命
扎根在鋼鐵甲板上
花朵般的琴音
撲朔迷離
離陸地最近的一次
是他站在舷梯上
他身后是囚籠般的巨輪
眼前是望不到邊的紐約
只需要邁出幾步
他就可以抵達另一個世界
那里有他想要的一切
他卻選擇了退卻
1900是他的名字
八十八個琴鍵
是他的白天和黑夜
曇花一現(xiàn)的那個身影
不過是一個愛的幻覺
世界就在他的身邊
他卻做一個旁觀者
到死都沒有走下那座
給了他生命的墳墓
他無牽無掛
卻懼怕選擇
他一生漂在海上
卻不愿隨波逐流
他能描繪出陸地的景色
卻從沒聽見過
海的聲音
他說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
和一個可以傾訴的人
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他用生命完成了
向死而生的觀念
湘籍詩人彭燕郊說
一個人習慣于輕松
并不比習慣于沉重
來得更為容易
海上鋼琴師告訴我們
“太多的選擇
精神會崩潰”
他習慣于孤獨
習慣于在有限中
去奏無限的音樂
別無選擇
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一部并不存在的
存在主義影片
但即便到今天你才看到
卻仍然會覺得似曾相見
且總有一句臺詞
會讓你扎心半天
這就是文學的穿越
這就是人性的頑強與脆弱
雖然它最后的音符
是用一聲巨大的爆炸
宣告了所有存在的幻滅
2019.11.18.凌晨
名詞小釋:存在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義可以指任何孤立個人的非理性意識活動,并把它們當作最真實的存在人本主義學說。
薩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質(zhì)”的理論,人發(fā)現(xiàn)自己被拋入這個世界后,會持續(xù)創(chuàng)造自我的定義?!拔摇辈粩嗟赝ㄟ^行動創(chuàng)造自我,以至于在薩特看來這本身就是人類的境遇。從有第一縷意識開始,直到死亡將其抹去。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
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既定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