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健康小組應約發布呂嘉戈先生11月7日學習“習近平2019年10月25日給全國中醫藥大會有關中醫藥的指示 ”心得。第一健康報道今天予以全文刊登。
【中醫界壓抑著一股向上的熱情,一旦中醫藥獲得真正的發展復興,將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隱藏在民間的各路高手將會各顯神通,對世界的不治之癥會有所突破。】
呂嘉戈
實現中醫藥現代化是中醫藥發展的一個大戰略,也是守正創新的重點,但是要實現這個大戰略,則需要一個關鍵的前提條件,這就是一定要依憲真正給中醫獨立行政權,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西醫并重的憲法條款,才能落實憲法賦予中醫的權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中醫藥發展的重要性時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習近平2019年10月25日給全國中醫藥大會有關中醫藥的指示)
堅持中西醫并重是憲法為了保障人民健康確立的基本國策,也是賦予中醫的權力,中醫界為此長期呼吁而得不到落實,習總書記和黨中央多次強調中西醫并重,那么就要用法律制度來落實憲法條款,保障中西醫并重的實現。
為實現中醫的現代化,中醫界經過幾代人的奮斗,終于在2017年,完全憑民間力量,由呂嘉戈和北京大學馬藹乃先生合作,將中醫氣功醫學有關氣血的質能公式即數學模型推算成功,完成了科學戰略家錢學森和中醫戰略家呂炳奎的遺愿。
氣血質能公式解決了中醫學無法進行“從定性到定量”的科學研究,一個學科是否是科學的,首先要看是否能用數學表達出來,不能表達清楚的只能是學科,能表達的則成為科學,中醫氣功醫學氣血質能公式的成功獲得,實際上已經將中醫學科變成了中醫科學。
對氣血的定量分析,一直困擾著中醫學向現代化的發展,許多中醫人士甚至對此持否定態度,認為中醫與科學、現代化格格不入。
其實不然,因為西方人對中醫的認識,是基于邏輯方法的視角看待的,邏輯方法認識事物是點到點,即是因子到因子,而中國整體觀方法認識事物是方位到方位,即是因子團到因子團。從因子到因子屬于簡單科學,而從因子團到因子團則屬于復雜科學,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區別,主要在方法論的不同,用簡單科學去看復雜科學當然就會像進入迷宮一樣。例如,西方哲學三段式是概念--判斷--推理,即對一事物的認識一旦有了概念,就可以去判斷、推理出結果了,屬一次抽象;中國哲學方法認識事物則用的形象化方法,就是在對所研究的事物有了第一概念后,還要對此概念進行二次或多次抽象去獲得更多概念,然后再對諸多概念進行綜合概括,每獲得一概念,就是一次抽象,多個概念就是多次抽象。
中國方法與西方方法是無法融合的,所以,同一個事物,用一次抽象的概念與經過多次抽象的概念無法統一,西方人對此總是感到莫名其妙。西化的中醫主要是用邏輯方法學習中醫造成的。故中醫藥的發展必然會帶來扎實的純中醫隊伍,也會促進中國文化的發展,這是不言而喻的。
中醫在今天的遭遇是國人不愿看到的,習總書記對中醫藥發展的重視,彰顯了中央對中醫藥的處境是清楚的,從多次強調中西醫并重就可以看出,中央發展中醫藥的決心是多大!
對待中醫藥的態度,職能部門一定要多聽中醫界民間中醫的聲音。
中醫界壓抑著一股向上的熱情,一旦中醫藥獲得真正的發展復興,將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隱藏在民間的各路高手將會各顯神通,對世界的不治之癥會有所突破。對中醫藥學的定量分析,將會在氣血質能公式的引領下,一改當今用西醫方法研究中醫的路子。
科學戰略家錢學森認為“醫學的方向是中醫”的預見肯定會很快實現,有了堅實的純中醫基礎,又有了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的質能公式,用不了多久,中醫藥一定會更具實力的走向世界,引領世界醫學的革命,造福全世界人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