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 記者李鋼 通訊員馬學濤報道:13日,作為第二十一屆高交會分會場,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市少年宮等單位承辦的深圳市科普展暨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成果巡展(簡稱“科普展”)在深圳市少年宮舉行開幕儀式。
通訊員湯雄拍攝
據介紹,科普展將以“愛生活,愛科學,愛國家”為主題,為市民帶來為期一個月的“科普盛宴”。科普展以互動、實物、模型、圖文等形式聚焦創新科技、解讀大國重器、展示科學魅力,展項總計超過100項。
啟動儀式后,來自“科學+”教育聯盟核心校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香山里小學、寶中(集團)實驗學校、紅嶺實驗小學的“鵬鵬”科普展志愿者以及南方+小記者們,依次為現場嘉賓介紹了本次科普展的亮點展項。他們帶領現場嘉賓了解了中科院“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生命科學”“農業”“生態”“大科學裝置”8個方面的重大科技進展。又通過精彩的講解與互動演示,介紹了來自深圳市科普展區的機器人、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腦科學、新材料、海洋科技,深圳青少年科學與藝術節六大板塊的內容。
現場嘉賓在科普展小講解們的帶領下,先后參觀了面積相當于30個國際標準足球場的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單天線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模型;讓量子通信技術瞬間變身“網紅”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模型;以及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帶來中國方案的971新藥等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另外,現場還展出了在光照和溫度變化下顏色也會隨之改變的神奇變色衣;通過語音識別幫助垃圾分類的智能垃圾桶;以及幫助行走不便的患者重圓行走夢想的外骨骼機器人。此外,科普展還將科學與人文藝術結合,以攝影展、圖文展等形式展現科研工作者的24小時,講述科研生活中不為人知的細節和點滴。
據悉,科普展期間還將舉行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由深圳先進院重點打造的中科科普體系中的“博士課堂”“創新課堂”等科普課程將為中小學生帶來多場與科學的親密互動。第六屆深圳青少年科學與藝術節系列活動也于同期舉行,讓青少年充分領略科學與藝術的魅力,激發對科學與藝術的無限遐想。
科普展期間,“SELF格致論道”高端科普講壇也將于11月23日首次走進深圳,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六位知名嘉賓,將共同帶來一場科技、設計、藝術、文化的跨界“科普盛宴”,演講主題涉及古生物學、城市規劃、腦科學、合成生物學、舞蹈藝術、科學史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副院長張亞平,中國科普第一人、聯合國教科文“卡林加獎”獲得者李象益,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協主席陳勇,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潔,市科協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林祥,共青團深圳市委書記方琳等領導,以及來自科學+教育聯盟(深圳)核心校的近300位師生代表共同出席本次活動。
編輯:空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