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手術,一起面對生死!”
即將邁入金婚殿堂的這對老夫妻,
卻在同一天檢查出了肺癌,
兩人雙雙住院接受肺癌根治手術,
從不懂浪漫的兩位老人,
卻做出了這樣一個最浪漫的決定。
老夫妻同日查出肺癌
這對“肺癌夫妻”同姓何,從小在一個村子里長大,何大爺今年74歲,何大媽68歲,平日里,兩人身體都比較好,頭疼感冒等情況都很少發生。
今年10月,兒子給在廣州帶孫的二老安排了一次全面體檢,沒料到胸部CT檢查結果顯示, 何大爺的右下肺、何大媽的左下肺分別有一個2.4厘米和0.8厘米大的結節。
這對兩位很少生病的老人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肺結節是肺癌嗎?需要手術嗎?”兒子帶著檢查報告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
李樹本主任醫師仔細看了CT片之后,結合既往經驗和影像學知識,初步判斷兩位老人的肺結節極有可能為 惡性,建議盡快手術切除。
“既然都要手術,那我們就一起做,相互有個伴。”結婚47年,從未爭吵過的老兩口,這一次又是非常的默契與一致。
11月11日,在兒女的陪伴下,兩位老人并肩來到廣醫一院胸外科病區,李樹本主任做了特殊的安排,將兩位老人安排在同一間雙人病房,既方便老兩口相互加油打氣、共同對抗病魔,也方便了家人集中照料。
“父母之間雖然沒有什么甜言蜜語,但他們四十多年來一直是形影不離。”兒子何先生說,原本他們考慮兩位老人手術風險大,術后恢復慢,打算讓兩位老人分開住院做手術,但是兩位老人都 非常堅持,要共同進退。
夫妻同日手術共戰病魔
雖然兩個人的肺結節所在位置不同,但所幸都不算復雜,為了盡可能實現快速康復、減輕創傷,建議采取 “無管化”單孔胸腔鏡手術。
“我們只需要在腋下開一個小孔,便可以切除并取出腫物,能將兩位老人的創傷降到最低;由于“無管化”“技術,老人家術后可快速康復。”李樹本主任為兩位老人提出了這個手術建議。
確定了手術方案,接下來就要準備手術了。兩個人的手術安排在同一天,但是需要先后進行。
“他堅持要先做,說是替我開道。”何大媽說道,在這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客家家庭里,何大爺的這一做法,正是出于對何大媽滿滿的愛。
11月13日,何大爺的手術安排在早晨八點鐘。
護士來通知準備去手術室了,何大媽緊緊握住何大爺的手,一直陪著他走到電梯口。
電梯門關上的那一剎那,眼淚從眼角流了下來,“說不擔心是假的,畢竟他還比我大幾歲,基礎也沒有我好。”何大媽說。
由于何大爺年輕時候 有過較長時間的吸煙史,而且肺結節相對大很多,醫生在做術前檢查的時候就提醒過,大爺的手術可能會稍微復雜一點。
2個小時后,何大爺的手術順利結束了, 病理結果為鱗癌,屬于中早期,雖然不是最早期,但也屬于根治性手術,所幸及時做了手術,隨后,他便被推進了復蘇室。
何大媽這時也已經做好了準備,麻醉醫生在跟她核對了相關信息后,推著她往手術室里面走去。手術完成的很快,不到一個小時便將病灶完整切除, 病理結果為早期肺癌。
兩位老人的康復讓他們放下了病痛的心結,但有一個疑惑一直困擾著他們,為什么兩個人會同時患癌呢?
癌癥會“傳染”嗎?
李樹本主任否定了這種說法,夫妻雙方同患一種“肺癌”的病例并不少見,而肺癌也沒有傳染性。
“夫妻癌”是因為生活中關系親密的夫妻, 生活習慣很相近,任何一方有可能致癌的不良生活習慣, 容易潛移默化地影響對方,損害雙方的健康。
也就是說,夫妻雙方先后得了癌癥,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及致病因素造成的。 已確認的肺癌高危因素有:吸煙、大氣污染、職業因素、肺部慢性疾病和遺傳因素。
從臨床來看, 大部分肺癌患者都有吸煙史,男性肺癌患者10個里面有9個有吸煙史,而女性現在患肺癌的病例也在上升,這是近5年肺癌患者中最顯著的變化,而 大約50%以上的女性患肺癌的身邊有吸煙者。還有一些女性患肺癌,和廚房油煙有關。
何大爺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吸煙史,早在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就把煙草定為 一級致癌物。
而且,他們兩人退休前 所在工廠的作業環境非常差,處于同樣的高危致癌環境中,綜合這些因素,發現“夫妻癌”就并不足以為奇了。
李樹本主任呼吁,我國是世界第一肺癌大國,平均每年發病數遞增12%,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
預防肺癌,首先要從戒煙開始。其次,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比較規范的體檢,早期肺癌篩查現在最有效的手段是低劑量螺旋CT胸部平掃。
“如果能在肺癌早期進行篩查確診并且積極治療,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8%以上。”
來源:廣州衛健委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