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別讓你的關節痛熬著過冬天
冬季來臨,越來越多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感到不適,在陰天、下雨、寒冷、潮濕的環境下尤其禍不單行,在冬季同時患上凍瘡時,關節腫脹、疼痛則會同時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及其周圍血管、神經功能不全,引起血管舒縮緩慢、不充分,致使皮膚濕度升降遲緩而造成。當遇到潮濕時,濕度增加,使關節神經敏感性增加;而寒冷時,血流緩慢,血中和滑膜內的纖維蛋白原增多,同時血中腎上腺素水平升高,甚至會出現暫時性血栓形成,加上濕度下降時血中冷球蛋白凝集及關節滑液內透明質酸含量增多,使滑液粘度增高,這樣就加大了關節運動的阻力,從而使關節疼痛加重。
所以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該特別注意冬季保健:
注意防寒保暖
01
寒冷在大多數情況下對類風關患者是一種不良刺激,常可使病情復發加重。鍛煉關節前可以輔以加熱療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去腫、鎮痛的作用。方法:可用熱水袋、熱水浸泡、烤燈。熱水袋水溫不高于50℃,且不直接接觸皮膚;熱水浸泡水溫為45-50℃,以水浸過手腕為好。平時應盡量保持屋內通風干燥,有條件者可墊高地基鋪地板,床單被褥等勤曬洗,亦可常在屋內墻角灑石灰粉,以吸潮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避免風寒刺激,最好不穿濕衣、濕鞋、濕襪,有條件的患者最好選擇向陽、通風、干燥的房間;被褥保持輕暖干燥,有陽光時注意翻曬,床鋪的位置不要安放在通風口。
注意飲食,調攝心情
02
鍛煉掌握量和度
03
類風濕病患者應采取綜合治療的方法。可進行必要的體質與關節功能鍛煉,要動靜結合,以動為主。主動鍛煉與被動鍛煉相結合,以主動鍛煉為主。切不可因關節疼痛而放棄功能鍛煉,并且這種鍛煉要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于出現某種殘廢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晚期患者,其日常生活活動——包括衣、食、住、行、個人衛生所必須的基本動作和技巧,是鍛煉康復的重點內容。
多做有氧運動,
增強體質
04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通過鍛煉可以幫助增強體質,當抵抗力增加了,抵御風、寒、濕、邪的能力也會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通過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但運動時要量力而行,不要做超過自身極限的運動,過度運動反而對身體有害。尤其是50歲以上的患者,不建議學習瑜伽以增強體質,運動方式最好選擇散步這一類型的有氧慢活動。
以上就是冬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保健方法,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避免受到疾病的侵擾,享受更好的生活,健康每一天。
供稿:腎病風濕科 潘文艷
關注我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