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蘇在珍寶島發生的戰斗震驚了整個世界,前蘇軍以先進的坦克,橫行霸道,我軍的各種口徑反坦克炮,都無法對這種T62坦克構成威脅。在幾位老帥的干預下,研制新型穿甲彈、破甲彈的任務就落在了某軍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肩上。但要求穿甲彈、破甲彈擊穿不同厚度的鋼板,初速應該是多少?炮彈接觸鋼板時瞬間產生的高溫高壓又應該是多少?科研人員心里一點底都沒有。沒有準確的數據,研究就無法進行下去。
幸運的是得到了計算這個課題的一個方程式。這道方程式誰也不會解,我國剛剛研制的計算機更不可能輸入解這種方程式的程序。
葉劍英元帥知悉后,他指出一定要加速研制出新型穿甲彈、破甲彈,并提出山東某大學一位名叫劉先志的火炮專家,可向他討教。此時的劉先志,正被管制勞動,除了一大堆的歷史問題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當年劉先志曾主持過希特勒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火炮設計。兩位奉命到山東的軍人知悉這一切后,不禁犯難:解這道方程式關系我軍科研的動向,這可是絕密中的絕密啊!
怎么辦?兩位軍人商量許久,最后決定,只讓劉先志解方程式,別的一字不漏。
第一次見面是在學校的菜園里,兩名軍人拿出了那個方程式說:
"我們是搞教育的,碰到一個難題,希望你能幫助解出來。"
劉先生老人掃了那個方程式兩眼,閉目沉思了一會兒,問:
"這方程式是干什么用的?"
年長的軍人說:
"當然是教學用的。"
"教學根本用不上這種東西,你們拿走吧!"老人冷冷地將紙片塞到他們手中,重新摸起了鋤把。
"你,你怎么這種態度?"
老人冷瞟了他們一眼:"既然不相信我,還找我干什么?"
幾天以后,兩位軍人又來了。這次他們穿著軍裝,拎著兩兜營養品,背著校領導,直接摸進老人的家門。
兩位軍人滿帶歉意地說:
"首長批評我們了,以前我們不知道......我們以為......"
劉先志攔住說:"別說了,都是我不對,我怕你們不來了,那可要誤了國家大事......瞧,我已經算出來了,你們需要的幾個數據都在這里。"老人從床底下拿出一疊紙,紙上標滿各種方程式和最后的數據。
年長的軍人驚疑地問:
"您真知道我們是干什么的?"
"研究破甲彈、穿甲彈,打坦克用的。"劉先志說完,頑皮地擠了擠眼睛。
"簡直神了,老先生,沒有方程式,您怎么算出這些數的?"另一名軍人嘆服地說。
老先生敲敲腦袋:
"我這手腳不利索,可這兒還靈光。"
不久,新研制的破甲彈和穿甲彈,把近25厘米厚的鋼板打得彈痕累累、炸得坑坑洼洼。
前蘇軍高級軍事會議上,被蘇聯"宇宙"號衛星拍攝的一摞照片,攤放在會議桌上。元帥、將軍們依次看過照片后,都臉色陰沉,默然不語。
崔可夫元帥捏著一張照片,仔細看了許久,才嘆息著說:
"我想到一個人,他叫劉先志。以前,我以為他死了;可現在,我敢說,他肯定還活著......"
(摘自1994年《讀者》)
(圖片源自網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