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晚間,廣東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發現。
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據第三人民醫院研究人員表示,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做進一步分離病毒的研究。提醒廣大市民,戴口罩的同時,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如果病毒攜帶者出現腹瀉后手被污染,那他則可能傳染其他人。尤其是公共廁所的門把手、非自動出水的水龍頭都極易被污染。餐廳服務員、廚師也可能污染餐具或食物。
目前戴口罩和洗手的防護已引起絕大部分人重視,但仍應注意潛在的傳播方式,大家應隨時蓋上馬桶蓋,對下水口都適當封閉(可以用那種硅膠墊)。如果在家里自我隔離或家里有隔離的人,應對馬桶(尤其是沖水按鈕)和紙簍、衛具、衛生間(包括排氣扇和燈的開關)進行定期消毒,避免不經意的傳播。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的《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通知》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還是通過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傳播。
此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也表示,除了呼吸道傳播,新型病毒有沒有通過血液傳播、糞便傳播、污染物品的傳播,還需要進一步證實。
而此次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病毒RNA陽性,說明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通過糞口傳播。
什么是“糞口傳播”?
糞口途徑指的是傳染病的傳播方式,也叫做經消化道傳播。一些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能夠在大便之中存活,所以可以通過消化道排出的糞便進行傳播,如果這些帶病原體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那么就會病從口入,導致傳染給其他人。
比較常見的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傷寒、霍亂、手足口病,還包括一些寄生蟲疾病,比如絳蟲病、蟯蟲病、蛔蟲病。
比如,農民用病毒污染的糞便給蔬菜施肥,如果沒有將這些食物充分洗凈燒熟,吃了這些食物的人就可能被感染;再如,被病毒感染的人排便后沒有洗手,又直接用手接觸了別人的食物或餐具,那一起用餐的小伙伴們就會被感染。
如何預防糞口傳播?
切斷糞口傳播,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一個重要環節。除了將食物洗凈煮熟,“飯前便后”洗手是切斷消化道傳播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洗手時應注意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并用流動水沖洗,時長不少于 20 秒。
臨床醫師應針對患者嘔吐物、糞便等做好個人防護。輕癥患者居家隔離時,應格外重視手衛生,同時盡可能避免與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來源:深圳衛視、央視新聞、湖北日報
編輯:龔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