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受害人
以后原則上不算“老賴”了
2020年1月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執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意見》
《意見》中明確指出:全日制在校生因“校園貸”糾紛成為被執行人的,一般不得對其采取納入失信名單或限制消費措施。
先給大家普普法,啥叫“被執行人”,啥叫“失信被執行人”。
被執行人指的是通過法院判決,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只要進入法院執行程序都可以稱為被執行人;
如果你成了被執行人,同時又出現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等特定行為,就會被拉入失信被執行人的名單,也就是俗稱的“老賴名單”。
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會被法院納入征信系統,未來對此人的個人信譽都產生巨大影響,包括無法辦理貸款,無法辦理信用卡,無法坐高鐵坐飛機,被限制高消費等。
在“天眼查”“企查查”APP上搜一下名字,如果你上過失信名單,這些信息馬上就能查到。
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逐漸完善,以后“老賴名單”的威力將會越來越強,上名單的人會感受到越來越嚴格的限制。
所有失信被執行人的名單
在這個網站上都可以查到
這次最高法的這份文件,實際上傳遞了兩條重要的信息:
1 “校園貸”糾紛的社會性質,和一般債務糾紛有區別;
2 全日制在校生(包括但不限于大學生)陷入校園貸糾紛時,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寬松對待”。
從網友們的反應來看,這條新規有一定的社會爭議。
中國新聞周刊微博下 “校園貸該與失信掛鉤嗎?” 的投票,多數網友認為應該掛鉤。
在這則新聞下的評論區就能看出,不同意見的沖突非常明顯。
一場被反轉的輿論事件
陳大夫對最高法這次發布的《意見》表示支持。
但我很理解上面這些選“應該”的網友,他們的意見是出于樸素的正義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應該有“區別對待”。
我想用一起曾經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輿論事件來說明我的觀點:
2018年7月初,近400名廣西、江西、貴州、湖南、湖北各高校的大學生被一家名叫“704校花”的校園貸平臺告上法庭。
當時這件事在媒體上的報道是這樣的:
各家報道的信息來源,基本來自南國早報的報道。
這則新聞一出,社會輿論一邊倒指責學生法盲、不誠信、活該上老賴名單。
重量級央媒也根據當時媒體的報道發表了這樣的評論文章:
但當大家開始深究事件的真相時,卻發現了一堆貓膩:
受害學生確實組建了“404校花是坑也填平它”的維權群,集體商討對策;
但群里的聊天記錄,根本沒有人說任何一句話是號召大家聯合起來不應訴不還款,所謂“學生們一致的觀點”云云,完全是虛假信息。
當時各大媒體轉發的通稿
事實上,絕大多數受害學生對此事完全不知情,看到媒體報道才知道自己成了被告。
因為之前被704公司的“轟死你”“威脅電話”等軟件一直騷擾,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更換了電話號碼,很多同學已經畢業所以原本的地址也不能使用。
而且704公司雇傭了專業的“催收團隊”,對學生本人及其家人、同學進行多輪騷擾和人身威脅,使得他們不敢前去法院應訴。
他們還曾多次制造假的法院通知單欺騙學生,以此威逼學生趕緊還錢。
704公司的催收手段
還有網友深扒“704公司”的運營細節,發現這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套路貸”團伙:
這個產品當時在學校里宣傳時,從沒有出現任何跟“借”、“貸”有關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換購”、“兼職”、“成長”這類聽起來就很陽光的詞。
根據他們當時的宣傳,學生零元購機,并不需要用錢來償還,“704 校花”會在平臺上放出各類兼職,每個月做滿規定的時長,就等于還了款。
704公司當時的宣傳材料
在他們的宣傳中,704公司還謊稱自己是團中央學校部的“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及兼職實習活動的合作伙伴單位”。
在這個平臺上借款的數萬名大學生并不是某些媒體渲染的,一堆想要不勞而獲的老賴,而是抱著用勞動換消費的初心,主動投身兼職卻深陷陷阱的普通大學生。
這些學生借款后發現,平臺上的兼職崗位非常少而且工資只有幾塊錢一小時,經常是一兩千人搶一個崗位,搶不到的就只能用現金償還。
事實上,這批被起訴的學生中,大多數都已經陸續還了遠超當時借款本金的錢;
但平臺方利用當初借款合同中隱藏的各種“坑”,人為制造了他們“違約”的狀態,來以極高的利息對他們進行利滾利的拆骨剝皮。
一位受害學生的遭遇
上面的這些信息都是網友們在一兩天內找到的,而在南國早報的新聞報道中一個字都沒有體現。
作為一家具有相當輿論影響力的老牌紙媒,南國早報的整篇報道沒有采訪任何一位學生被告人,而幾乎全部是根據原告方——704公司提供的信息寫成的。
這里面顯然存在明顯的新聞倫理問題,一個劣跡斑斑的套路貸公司,憑借這樣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差點把自己洗白;
而幾百名站出來維權的大學生卻被肆意抹黑,如果不是社交媒體時代網友們的較真,很可能就因此成了大家千夫所指的“老賴”。
前者有錢有勢,有專業法務團隊幫其出謀劃策,有無良媒體幫其搖旗吶喊,而后者則什么都沒有,這場斗爭從一開始就不對等。
南國早報的報道
從這件事的輿論反轉可以看出:大多數社會公眾對于校園貸的性質并不了解,很容易被帶節奏。
在他們的認知里,校園貸和一般借款糾紛是一種事情,有些還把非法的校園貸和正規金融機構發放的助學貸款搞混了。
甚至有不少網友在微信評論中說:如果校園貸真的那么邪惡為啥國家不禁止?他們壓根不知道,國家一年多之前就已經這么做了。
他們沒接到過爆通訊錄的辱罵電話,沒見識過身邊校園貸受害者的慘狀,也想不到這些團伙的套路之深;
很多人的認知里根本無法理解,在這個文明法治社會里,會允許這樣害人無數的行業茁壯成長起來。
校園貸行業的陰暗面
作為關注學生維權問題的自媒體人,陳大夫屬于比較早看到校園貸行業陰暗面的一群人。
這一波校園貸平臺,大多是2013-14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2015-2016年達到高峰。
當時一所高校里經常有十幾家平臺的推廣團隊;食堂門口、校園廣場、學校宣傳欄里到處都能見到他們的宣傳材料。
只要你是本校學生,當場掃碼下載APP,綁定身份證和銀行卡就可以免費領保溫杯,暖手寶,許多同學就是沖著這些小禮物成了他們的用戶。
當時的行業龍頭企業XX寶號稱注冊用戶一億,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大學在校生,每年花在上面的推廣費用高達幾十億元,平臺估值則達到500億元。
由于平臺間激烈的競爭,很快校園貸行業的真實嘴臉就暴露了出來。
2016年6月,一則“裸條借貸現大學生群體,不還錢被威脅公布裸照”的新聞傳遍了全國各大媒體。
所謂的“裸條“,也就是女生借款人被要求拿手持自己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進行借款,這樣的借款周利息有些高達30%,逾期無法還款,將被威脅公布裸照給家人朋友,甚至有借款人還威脅“裸持”借款的女大學生提供性服務。
這些貸款平臺都有專門的法務團隊,在借款合同中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陷阱,你只要掉進去,憑自己的力量就很難跳出來。
“一開始我自己也不相信有人會為了這點錢拍裸照,后來我自己也遇到這種事之后,才知道真的很多。沒有辦法,債務像滾雪球一樣。”一位受害女生這樣回憶自己掉進陷阱之后的生活。
當時大學聲就撰文指出:裸條事件并非單獨個案,整個校園貸行業的底層邏輯有問題,可能就是建筑在欺騙的基礎之上;
并提醒全國大學生朋友:珍惜生命,珍惜信用,遠離校園貸!
(延伸閱讀:《“女大學生裸條借貸,被威脅公布裸照”這件事沒這么簡單》 )
然而正如我擔心的那樣,以“裸條”事件為標志,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校園貸相關的矛盾進入了集中爆發期,各種惡性事件層出不窮。
光我們當時報道過的:
當時有調查顯示,近四成的大學生在這些平臺上借過錢,幾乎每周都有大學生因校園貸跳樓,失聯等惡性事件的新聞。
目睹這樣的亂象,我們又撰文《關于大學校園貸款,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指出:
在惡性競爭下,整個校園貸行業正在滑向高利貸化、黑社會化的深淵;
部分平臺企業并不在乎這些事件的惡劣社會影響,在日趨成為大學校園不穩定因素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由于在文章中揭露了某些平臺的騙局套路,大學聲還曾被他們組織的水軍集體投訴,發律師函逼我們刪文。
這些平臺根本沒有任何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逼得國家不得不一刀切式清理:
(來源:央視新聞)
2017年6月28日,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并明確退出時間表。
時任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要對校園貸相關惡性事件進行反思,做好“校園貸”“現金貸”的清理整治工作。
我們要看清事情的本質
在這里,我想提醒大家三點:
1 目前所有的校園貸,100%都是非法的。
從2017年以后,就不存在所謂的“合法校園貸”了。
在這之后的所有校園貸公司、平臺,都是在明知違法的情況下運營,這樣的經營行為本身就應該是國家重點打擊的對象。
2 目前絕大多數的校園貸平臺搞的是套路貸
2017年以前有經營校園貸業務的平臺,在金融監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這兩年多之中已經基本全部退出。
目前還在搞校園貸的,基本都是2017年后進入這個市場的套路貸平臺。
知乎大V“半佛仙人”在杭州從事風控管理,因與不少網貸平臺有業務往來,他得以一睹非法校園貸的套路和現狀。
他曾說過:“在高利貸眼中,學生沒錢不要緊,年輕的肉體本身就是錢。”
這些平臺借給你錢的時候,就知道你還不清,即使你真的能還清,他們也會制造理由讓你換不清。
他們的目的就是用這筆債務控制住你,然后要么就是逼你父母出面幫你平賬,趁機把你全家的積蓄一掃而光;要么就是脅迫你去做不法的事情抵債,比如夜總會、色情主播、
某些平臺還和一些非法中介機構掛上了鉤,開發出了“捐卵還貸”“代孕還貸”的產業鏈。
3 目前絕大多數的校園貸平臺都存在非法暴力催收,有些甚至涉黑。
比如我們提到的“704校花貸”平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潑油漆,打人,爆通訊錄,把學生們的個人信息和照片印成傳單灑得滿天飛,這些手段仍然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不少學生還挨過這家平臺請來的“催收人員”的毆打,幾個挨過打的大學生告訴記者,他們一般請打手的價格是每個人八十,然后毆打的錄像或者直播還可以換取一千元。
704公司請來的社會人員威脅欠款大學生
3 校園貸受害者,能堅持走到司法程序的百中無一
“704校花貸”平臺受害的大學生至少有好幾萬人,其中絕大多數乖乖還了錢;
他們還錢的數額往往是五倍,十倍于當初的借款數額,都是他們的父母掏光家里的積蓄替孩子還債。
這些高利貸者們如附骨之疽一樣死纏著他們,不把受害者家庭搞到傾家蕩產絕不松口,這就是校園貸行業普遍的生存方式。
這最后剩下的400人,都是被爆過N次通訊錄,家里被潑過好幾次油漆仍不屈服的硬骨頭。
704公司的收賬手段
這些大學生沒有屈服,沒有崩潰,而是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他們成立了維權群商討對策積極應訴,卻被高利貸者和他們請來的無良媒體抹黑成“集體耍賴”。
這時這些“周扒皮”們卻開始扮出一張受害者的樣子,仿佛之前的那些不法行為都不存在,而他們的這些伎倆還真的迷惑了很多人。
那些指責學生法盲、不誠信、活該上老賴名單的網友們沒有看清,在這些事件里到底誰是處心積慮的騙子,誰是受害人。
不能讓校園貸卷土重來
從2017年至今,盡管國家進行了大量努力,但校園貸一直沒有被徹底禁絕。
部分平臺在暴利的引誘下,開發出了新的更隱蔽的套路,繼續將魔爪伸向校園內。
相關的惡性事件在這兩年依然層出不窮:
2019年,校園貸甚至有死灰復燃之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閃銀、拍拍貸、及貸等平臺在國家取締校園貸之后,仍悄悄從事該業務。
其中閃銀平臺向學生發放高利貸年化利率高達199.38%,該平臺還“發明”了變種砍頭息,借1000元,實際只得790元!
《害死多條人命的校園貸,又卷土重來了》
針對女大學生的校園裸貸也已經開始重新在各大借款群中出現。
“只做女生,無前期,無擔保,最低可借1萬,最高10萬。”放貸者在QQ群中大肆宣揚,“學生可以辦理,沒結婚就行。”
他們的套路是變相收取高利息,利滾利短期積累大量債務故意讓女生還不上錢,然后拉她們下水,介紹給色情直播平臺,開始從事“主播”工作。
2019年11月31日,教育部在“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開通不良“校園貸”舉報通道,向廣大師生、家長征集不良“校園貸”線索,將會同公安部門聯合進行打擊。
我們不能允許這些高利貸團伙套上“合法催收”的外衣,吸干大學生的血肉,還給他們頭上套上一個“老賴”的污名。
陳大夫認為:打擊非法校園貸的力度一定不能放松,否則會有成千上萬大學生的人生被毀,無數家庭傾家蕩產。
同時我要對最高法這次發布的《意見》表示支持,我認為:“校園貸”受害者應該得到國家和社會的特別保護。
拾事 | 保護醫生,川大華西醫院的態度亮了! 拾事 | 哈工大男生肆意辱罵哈師大女生,引發全校憤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