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謝治賢
出品 | 于見(ID:mpyujian)
日前,互聯網行業競爭可謂紛繁錯雜,令人目不暇接。前有騰訊、阿里、百度行業龍頭不斷抗衡爭霸,后有字節跳動新生巨頭扶搖直上。伴隨著手機使用量的增加,用戶對PC端使用的閑置,百度昔日的流量巨潮開始減退。
而后起之秀字節跳動憑借頭條、抖音、內涵段子、虎撲等應用的流量暴力吸取,逐漸有和BAT們同臺唱戲甚至角逐競爭之意。
據統計,今日頭條日活躍用戶數已達2.4億,短視頻新秀抖音日活更是達到了3.2億,僅次于微信日活量。再加上旗下其他App平臺的流量吸入,字節跳動在如今流量制勝的互聯網行業可謂是炙手可熱。
由此,眾多廣告主紛紛上門,字節跳動旗下順勢推出穿山甲聯盟,號稱聯結內部所有App平臺,根據AI算法進行精準匹配和流量細分,為廣告主實現一站式服務。
在8月14日的聚星大會上,穿山甲給出一組數據,平臺日活7億,2018年合作伙伴收入增長了8.5倍,日均廣告請求量達到200億以上,穿山甲流量增幅20倍。到了2019年上半年,穿山甲給到開發者的分成達到2018下半年的3.7倍。
亮眼的數據背后,卻隱藏著許多不確定因素,為廣告而生的穿山甲聯盟在不斷做大數據的同時,卻存下了許多病根隱疾,就好像一個急于增重的人胡吃海喝后,將要面臨一系列病痛和不適,最終還對周圍人員以及行業內部輻散不良影響。
邏輯和價值存疑
首先讓人存疑的是今日頭條在本身廣告業務已經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之下,為什么要推出這樣一個廣告聯盟呢?
穿山甲在聚星大會上官方宣傳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字節跳動總部是打算形成更大內容聚合和更大的流量矩陣。今日頭條自身就是在內容分發的藍海中迅速成長成一座龐然大物。開放和包容養活了今日頭條,而在今日頭條成長后,打造基于“站內+站外”的一體化流量聯盟發現,流量行業大大小小的玩家實際是各自為營,流量市場始終處在野蠻生長階段,缺乏透明化的服務流程和標準化的服務標準。穿山甲聯盟取穿山甲之名,也借來了其森林衛士的稱號,希望匡正行業亂象。為行業賦能。
由此,借助穿山甲,公司整合了各個平臺,將廣告資源分為開屏聯播和資訊聯盟,按應用場景和產品特性進行細分場景定向和興趣關鍵詞定向投放,通過覆蓋全場景給流量主匹配廣告資源。在今日頭條的AI賦能下,這種匹配的準確率將大大超過人工的推測。從用戶角度看,今日頭條意圖把控廣告主投放物料的質量,將廣告給用戶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更為重要的是,絕大多數中長尾流量主受困于平臺自身規模限制,廣告質量參差不齊,穿山甲聯盟打算在他們存量市場之外,提供一些增量選擇。
所有這些,被穿山甲以一句“公線開發”進行概括。但細細分析會發現,穿山甲一系列所謂的“公線開發”其實只不過是傳統的中介和掮客的另一種說法。
穿山甲聯盟在廣告主和流量主之間做的一系列的銜接、牽頭、匹配,表面上說為廣告主降低操作難度,實現一站式解決,而實際上和以往中介過渡性質的平臺沒有什么兩樣。
在某個意義上來說,這種在廣告主和流量主之間添加第三方平臺的做法是一種累贅。因為作為一個成熟的流量平臺,其本身運營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擴大宣傳量的基礎上實現平臺的宣傳收益,這也是平臺能持續運營下去的支撐和動力。所以作為流量平臺來說,在招商投廣告這方面的工作可以說是其與生俱來就會的技能,在利益驅動下它也能做得很好。換言之,只要流量運營的出色,市場自動會為其匹配相應的廣告主,完全可以省去所謂的中介環節。
而對于廣告方來說,其需要的是一個自由、開闊能匹配其品牌調性的流量平臺。每一種產品有它獨特的宣傳賣點,在AI算法的加持下,固然可以極大地滿足匹配其產品的調性、態度,更好的找到細分受眾,進行精準投放。但品牌產品的具體情況,只有廣告方自己最清楚,通過各自在更廣闊、更多選擇的不同流量平臺上使自己人工的定位判斷和大數據的算法匹配到一起,這樣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公線開發”定義,玩弄噱頭
穿山甲所謂的開發平臺生態,其實主要是指字節跳動旗下的幾款流量平臺,并不能真正做到資源共享,流量互通。畢竟不會有哪個企業會把自己的利益拱手讓人,從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出,穿山甲的邏輯、理念其實是空泛和片面的。
不過,如今在互聯網行業倒確實存在一種生態領域集合的設想,也就是跨企業,跨產品之間的組合。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由于一個人互聯網時間無非是所有的App加起來的使用總和,那么繞開微信,淘寶,百度這樣巨無霸的領地,有沒有可能構筑出一個新的生態呢?其實是有機會的。
我們可以從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一天的經歷看出來。早晨起床可能會先打開墨跡天氣看一下氣溫,上班路上可能會選擇ofo解決一下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如果是個直男,那他午休時間可能會刷刷虎撲和抖音,下班回到家則有游戲、視頻、漫畫、閱讀、教育等多種類型App的使用場景。如果能把這些產品全部打通,意味著會在移動互聯網世界里,構筑一個新的生態。
當然,這其中的難度之巨大,可想而知。要真正實現這樣跨領域、跨企業、跨平臺的巨大融合,只有兩種情況。一是主動給大企業讓利,將原本屬于自己的業務讓渡出去;二是有一家企業真正實現全領域、全覆蓋,所有產品功能都能提供,這樣的話,自認就可以構筑一個全生態模式了。
但很顯然,字節跳動目前的體量和服務性還并沒有達到這個層面。如果只能滿足自己旗下產品的覆蓋和聯合,穿山甲在理念和邏輯上就不能實現真正公線開發。
廣告能力不佳,內容大量低俗
穿山甲基于字節跳動旗下眾多短視頻App的爆紅,逐漸認為,既然短視頻如今如此紅火,那么短視頻廣告效果肯定也不差。
有數據統計,目前手機互聯網用戶平均每天屏幕使用量是6小時。而在短視頻上的屏幕使用就占了3小時。人們沉浸于這種快閱覽模式,并享受其根據自己喜好、癢點運算推送的內容無法自拔。
穿山甲產品負責人丁瑋表示,視頻化廣告還將進一步走向全場景,可交互的發展形態。
但觀察其短視頻廣告內容就可以知道,其廣告內容大部分缺乏新意,缺乏了傳統廣告的專業設計,只是一堆簡陋、千篇一律甚至是低俗取巧的內容,這也極大地破壞了消費者對廣告產品的印象,影響產品廣告的轉化率提高。
作為穿山甲的依托,字節跳動平臺因為早期引流,就存在市場粗放,準入低下的情況,這種方式快速帶來人流量的同時,也導致其不斷被投訴處罰。就在前不久天價罰單剛剛過去,又有網友投訴稱,在某體育資訊App瀏覽新聞的時候竟然給他推送了色情廣告,廣告下方顯示該廣告是由"穿山甲廣告"投放,網友追根溯源后發現這個"穿山甲廣告"跟今日頭條實屬一家,知道真相后的他表示“這就不難理解了”。也說明,字節跳動一貫的低俗廣告風格讓大家早已見怪不怪了。
有用戶表示,穿山甲聯盟作為字節跳動發起的一個基于移動互聯網廣告業務的流量聯盟平臺,是為廣告主們帶來廣告收益的。正如它的名字,穿山甲聯盟計劃實現"廣告找人"、"讓廣告成為有用的信息"的目的。但現在看來,其也只是實現了"幫助低俗廣告穿過政府監管"這一功能,低俗風格毫無改變。
況且,傳播低俗信息是被我國法律所明令禁止的,輕則受治安管理處罰,嚴重的則要追究刑事責任。字節跳動公然投放低俗廣告,在違法邊緣瘋狂試探,似乎對于法律意識顯得有些淡薄,或者是廣告利潤實在太大,對于罰款反而不在乎。
對于網上大量的投訴評價反映,我們當然不能將以字節跳動為依托的穿山甲聯盟一棒子打死。但從國內國外,字節跳動始終難逃被監管和處罰的情況來看,這與其一貫的低俗作風是脫不開關系的。穿山甲鏈接的產品大量都是依靠算法推薦、以低俗內容來迎合人性弱點,制造"殺時間"的產品來聚攏流量,這也從源頭上導致了其低俗的可能性。
而作為廣告主來說,想帶來更多瀏覽量的同時,恐怕更在乎的是如何將自己產品的特征和賣點營銷烘托到位,而不是簡單的吸引眼球和瘋抄噱頭。
穿山甲最看重的短視頻廣告營銷從出發點上沒有錯,但是在具體實行和把控上,欠缺了廣告專業性和正規性。
而在穿山甲鏈接產品眾多廣告始終走低俗路線的背后,是流量變現的爭奪戰,是內容分發平臺對"算法推薦"的執迷,歸根到底是流量、內容變現背后的利益鏈。無論今日頭條還是抖音等產品,都是在利用用戶的習慣與人性的弱點,以算法的名義將用戶圈養在讓用戶欲罷不能的內容世界中去,消耗掉用戶大量時間,從而實現平臺的巨大流量,并實現流量的商業變現。
然而,依賴于用戶數據與人性弱點崛起的穿山甲鏈接的各類App,靠這種模式運營只能是作為前期引流的過渡工具,若太過于依賴無法突破,也不利于長遠發展。低價值的內容是沒有牢固的護城河與持久的生命力的。若有朝一日,企業因為這個缺陷導致其生存被把控在政府監管機構的一念之間,那就不免為時晚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