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氣溫低,人體免疫力下降,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特別容易引起流感、水痘、流腦、流行性腮腺炎、人禽流感、肺結核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春節小長假 ,大家要注意防范,健健康康過大年。
◆◆什么是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毒、細菌和支原體等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侵入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呼吸道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營養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過度勞累者、精神高度緊張者等人群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塵埃)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甲、乙、丙三類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發于冬春季。由于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導致人群免疫空白,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一般表現為發病急,有發熱、乏力、頭痛及全身酸痛等明顯的全身中毒癥狀,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癥狀輕。
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人群普遍易感,以15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為主。主要癥狀為突發性高熱、頭痛、嘔吐、皮膚和粘膜出血或瘀斑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少數病例病情嚴重,病程進展快,救治不及時易導致死亡。
肺結核 結核桿菌可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肺結核(又稱“癆病”、“白色瘟疫”)。肺結核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連續咳嗽、咳痰兩周以上或痰中帶血絲,就有可能得了肺結核病,應盡快到當地結核病定點門診診治。
麻疹俗稱“出兔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該病傳染性強,在人群集中的場所極易發生疾病流行。發病特征主要有發熱、流涕、咳嗽及全身皮疹。患了麻疹要及早就診,及早隔離,及早救治,避免耽誤病情。病人一般要求隔離至出診后5天;如果并發肺炎,則應延長隔離期至出診后10天。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易感人群為1歲以上的兒童和青少年。前驅癥狀可出現發熱、頭痛、無力、食欲不振等,發病1-2日后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除腮腺腫脹外,還可引起腦膜炎、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易感者多為5歲以上的兒童,潛伏期一般是2周左右,有的可能超過3周。以發熱、全身皮疹為主要特征,常伴有耳后、頸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癥狀一般較輕,病程短,往往不大引起家長的重視。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主要是兒童。患者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診后6日具有傳染性。水痘起病急,但一般癥狀較輕微,如低熱,或中度發熱及頭痛、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咽痛、咳嗽等,持續1-2日即迅速進入出疹期,出現密集奇癢的水皰疹。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人類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感染來源是接觸染毒的活禽或去過受污染的活禽市場。患者初期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如發熱、咳嗽,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表現為重癥肺炎,高熱,呼吸困難。我國已經報告H7N9病例的病情多較嚴重,總體病死率近40%。
◆◆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接種疫苗
大多數呼吸道傳染病(如麻疹、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感等)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兒童應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的要求及時接種各類疫苗(一類疫苗政府出錢為所有兒童免費接種);體弱的中老年人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每5年接種一次23價肺炎疫苗。
開窗通風
選擇適宜開窗通風的時段,保持生活工作環境的空氣流通,一天內開窗3-4次,一次30分鐘為宜。陰天、雨雪天、刮風時不宜多開窗。
增強體質
加強運動:成年人每周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或每天進行中等強度運動30分鐘以上,每周3-5天);鍛煉時,達到剛出汗或小出汗的程度較為合適。
合理膳食:食物多樣,飲食、飲水要衛生;少吃煎炸烘烤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果和奶制品,高蛋白的食物。
充足睡眠:兒童每天保證有9-10小時的睡眠。成年人每天保證有7-8小時的睡眠時間。
避免接觸
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兒童、老年人、體弱者以及慢性病患者盡量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尤其是空氣流通不暢的地方。盡量避免外出旅行。
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等場所一旦發生較為嚴重的疫情時,必須按相應的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采取停課等強制措施切斷傳播途徑。
如果外出請記得帶好口罩,避免無保護狀態下接觸疾患(包括在公眾場合吐痰,接觸別人的眼部、鼻子和口腔)和接觸家畜家禽及野生動物。
盡量避免接觸活禽或其糞便,若必須接觸,應加強個人防護,如戴口罩、手套,并盡快用肥皂及流水洗手; 不要購買活禽,盡量購買集中宰殺處理好的冷鮮或冰鮮禽;不要從活禽市場或流動攤販處購買活禽家養,更不要與原有家禽混養。
從事家禽養殖、運輸、銷售、宰殺等的職業人群在接觸禽類時要做好個人防護(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接觸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發現病、死禽及時報告動物衛生管理部門,以及時、妥善處理。
文明咳嗽
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清潔的手絹或紙巾遮掩口鼻;若一時來不及拿紙巾遮掩,可用手肘彎的衣服遮擋口鼻。因為病毒不容易在干燥的衣服上停留;打噴嚏或咳嗽時,千萬不能用手遮掩口鼻。
環境整潔
個人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室內和周圍環境清潔;各街道、居委會和居民應及時清除暴露垃圾和衛生死角;禽類養殖地、大型養殖場、疫情易發區等區域要重點監測、治理;嚴格執行禽畜類糞便及時清理、消毒和無害化處理;加強對自來水廠的水源保護,嚴禁在水源保護區內放養家禽、家畜。
科學洗手
來源:德清縣疾控中心 浙江健康教育 中國疾控中心
編輯:趙玉蘭
審核:周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