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們在一些菜市場經常會聽到有賣菜的農民說出這樣的話:“這是我們種的準備自己家人吃的,質量好營養高,選這個準沒錯”。聽到這話,不少消費者都會去心甘情愿的掏腰包,那怕比正常的價格高一些都。然而,事實真如農民所表述的那樣,這種菜的質量與營養價值比商超或菜場市賣的同類菜更“優秀”嗎?今天,小編就從一個農民的立場出發,給大家詳細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來說說自種蔬菜與城里的蔬菜有什么區別的問題。
從本質上來講,他們都叫“菜”。誰要對這句話有不同意見,來找我理論。我能持正方觀點跟你辯論個三天三夜(當然,你非要頂牛說黃瓜是水果、西瓜是蔬菜的話,小編也只能無言以對了)。但往更深層看,自種蔬菜與城里超市中賣的蔬菜又有區別,打個比方:這就猶如純手工打造的手表與流水線生產的手表一樣。
農民自種的蔬菜大都有以下共性:一是為了滿足自身日常做飯所用;二是在選地上以離家近為原則,方便日常料理與采食;三是產量都不大,基本以滿足家庭日常所需為準。
而供應給商超及菜市場的蔬菜有以下共性:一是以經濟收入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原則;二是大面積、規模化種植;三是管理專業、力求量產,以獲取更大經濟效益。
簡單一些來講,自種菜在種植時投入的不如商品菜,但商品菜講究的是一個“專”字,而自種菜則更體現了一個“精"字。從選種、施肥、澆水、除草等各個環節,因為是自己吃,所以農民更愿意將最“精”的經驗與手藝投入其中。這就是自種菜與商品菜的區別。
接著,我們來說說營養價值的不同。有些消費者認為農家自種菜的營養肯定高于商超所售的商品菜,在此小編想說:如果你在商超或菜場所買的菜通過了有機蔬菜認證,那么甭聽別人胡說什么,你買的這個菜與自種菜在營養價值上完全一樣。如果有人告訴你他自種的土豆比你在商超買的有機土豆好,有“壯陽”的功效,我可以負責任地恭喜你,你有了賺個飯錢的機會了,拉上他去工商局,告他個欺詐和虛假宣傳,肯定有獎勵。
當然,同一種菜,因為品種不同所含的營養成分肯定有差異,比如同叫青椒,有特別辣的,有微辣的,還有甜的。它們所含的辣椒素多少就不一樣,因此,在營養價值上,自種菜與商品菜只存在有機與無機和品種差異上的區別,不存在完全相同的蔬菜具有不同營養的情況。
近些年來大眾之所以越來越喜歡農民的自種菜,究其原因還是一些不負責任的種植戶為謀取眼前的利益加大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再加上監管環節上的一些瑕疵,使得一些“毒蔬菜”流入到了公眾的餐桌上。迫使公眾被動地認為農家自種菜比起商品菜來食用的安全性更多,總不能農民自己會給自己“下藥”吧。其實不然,現在的農產品檢測機制已經越來越完善,能吃到嘴里的蔬菜大都經過了層層篩查。所以,別再輕信傳言而多花冤枉錢了。
看了這些如果你還有疑惑,現在陽臺種植的方式很多,不信你試著種幾種,那后檢測對比一下就行了。
大家若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
(聲明:白鹿原老農民圖文原創)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