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自:知心 網站
呵護先心 分享希望
專業的先天性心臟病知識百科
有可能自愈的單純的房間隔缺損:
1. 卵圓孔型
2. 繼發孔型(直徑小于8mm)。
有可能自愈的單純的室間隔缺損:
1. 膜周型(直徑小于5mm)
2. 肌部型(直徑小于5mm)
對于多孔的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需計算總的分流量。一般對于膜周型的室間隔缺損,其會隨著周圍組織的遮擋而自愈,但由于遮擋組織多為三尖瓣隔瓣,所以即便室間隔缺損較小有自愈可能,三尖瓣如果出現明顯反流時,也需要完成手術。
有可能自愈的單純的動脈導管未閉:
1. 管型(直徑小于3mm)
2. 漏斗型(直徑小于3mm)
3. 窗型(直徑小于3mm)
正常情況下,生后24小時內動脈導管關閉,如果生后3月仍未閉,則稱為動脈導管未閉。對于1個月內的新生兒,如果超聲檢查發現存在動脈導管未閉(直徑小于3mm),這通常都是胎兒循環沒有及時關閉的表現,房間隔缺損(直徑小于5mm),很有可能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就會關閉,此類情況自愈的幾率最大。
如果存在室間隔缺損,則肯定為異常情況,若缺損較小且位置符合上述情況時,可在三個月及半歲時復查心臟超聲,不排除有自愈可能。若缺損較大,患兒則在今后一段時間容易出現肺炎、心衰、生長發育遲緩等情況,應及早到醫院進行就診隨訪。
對于既無肺炎發生,也對生長發育無明顯影響的較小室間隔缺損患兒,可每年進行隨訪觀察,為避免影響孩子的學業,若符合手術指征可擇期在學齡前完成。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