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核酸檢測容易出現 " 假陰性 " 的結果基本已在醫療界形成共識,不僅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測試均為陰性、通過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 " 新冠肺炎 " 的患者,連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也指出,核酸對于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 30% 至 50%。
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民恐慌,網絡上有人提出疑問," 是否就是說,病毒檢測陰性出院的人,不一定真的沒有病毒,只是病毒藏起來了?如果這些人到處跑,豈不是很危險?" 還有醫護人員表示:" 出現這種‘假陰性’的患者最難識別,甚至有第四次、第五次才查出陽性,漏網之魚不能放過,寧可錯,也不能放過。"
病毒檢測會出現 " 假陰性 ",那出院患者到底是不是真痊愈了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大內科、呼吸專科副主任,廣東援鄂醫療隊專家周宇麒表示:" 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出院管理確實應該謹慎,我們在臨床上是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的要求,患者不僅要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而且臨床癥狀要明顯好轉,CT 要顯示確實沒有炎癥了才可解除隔離出院。這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基本上能保證患者康復了。"
同時周宇麒強調,現在醫學界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不夠深入,以上出院標準只是基于目前的認識水平,因此為了安全起見,醫院通常會讓出院患者繼續隔離 14 天,觀察體溫體感變化;醫生對出院患者要進行追蹤隨訪,確保隔離期內病情不出現反復,才算真的痊愈。
有呼吸科專家建議," 目前對出院患者的隔離并未采取強制措施,從對患者及社區居民負責的角度出發,建議政府對出院患者像密切接觸者一樣,強制到統一點單獨隔離 14 天,每天由醫務人員對其進行健康監測,完全康復后再回歸社區。"
來源:央視網新聞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