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澄江街道,
有一個新冠肺炎集中觀察點,
所有的工作人員在到崗前就被通知,
將會連續工作14天。
在這里的工作要求是對被觀察者進行體溫檢測,
情緒安撫以及生活照顧。
然而,這種高強度,
又要求很細致的工作每天需要持續12小時以上。
在這支臨時組建的14乘12小分隊中,
唯一的共產黨員孟熹是他們的主心骨。
“我們今天收治的馬先生的情況,他的親戚與確診感染患者有身體接觸,所以這個人我們一定要多加關注,多加關心”年初四晚上十點半,在街道凱薩賓館的一樓,孟熹與三名剛剛換下防護服的醫務人員開個碰頭會。這里是他們的辦公區域,而樓上則是澄江街道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隔離區。這個觀察點年初二啟用,工作人員來自不同單位,作為聯絡人,他的本職是“外聯內通”,但兩天工作下來卻成為了“內外都行”。
年初四一天,這里新增被觀察對象9人,總人數增至31人,孟熹已忙碌了14個小時。但剛過零點,這里又需要新增一名情緒有波動的被觀測對象。從工作群里街道通知,到處置完畢,一晃兩個小時過去了。
孟熹:今天身體感覺怎么樣?
重點觀察人員:我早上量了才36.3 。
孟熹: 36.3度是不是啊,那有沒有咳嗽癥狀呢。
重點觀察人員:輕微咳嗽。
孟熹:哦 ,那你還是要多注意,早上消毒之后你還是要開窗,通風透氣半小時。
也就睡了4個小時,年初五一早,孟熹就與他要重點觀察的馬先生聊上了。
不穿防護服不進隔離區,并不是醫護人員,但卻能與被觀察者交心,孟熹靠的是在澄江街道整十年的一線工作經驗。雖然是個男同志,但論起細致,他絲毫不含糊。
兩種顏色的夾子代表不同被觀察人員的情況,這是孟熹想出來的主意。每一個夾子夾的是一個家庭,紅色的就是體溫有異常或者有點咳嗽的,醫護人員每天要給他們測量4次體溫。
在觀察點上,通常做法規定是每天上午9點、下午3點兩次測體溫。但這里,有紅色夾子的就要增加到四次。而防護服每人一天一套,這也就意味著醫護小組要到晚上9點測完最后一次體溫后才能離開隔離區。每天早晚各一次的碰頭會也就自然成為了一個工作制度。 孟熹說:“之前我們這個團隊大家互相都不認, 但大家都是擰成一股繩,合力往一處使,說實話,在疫情面前,誰都會有些擔心,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個基層干部,奔赴一線 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凱薩賓館觀察點上的所有工作人員,
都需要連續工作14天后才能撤下,
年初七才是第五天,
他們每天都在給自己加油……
在澄江街道,
還有和孟熹一樣的,
共22位年輕黨員干部,
他們放棄休假,主動請纓,
自愿奔赴防控一線,
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筑起阻擊疫情的青春之墻。
————
消息部分來源于:無錫廣電江陰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