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傳奇·美麗中國 (62)
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
推薦詞
在我國亞熱帶山區的侗族、瑤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喜用木姜葉柯的葉芽、嫩葉、花穗制成茶,茶湯色或淺綠、或淺褐、或金黃,入口甘而不膩,清爽宜人,醇香留心,老少皆宜,安全無毒,民間百姓普遍認為它集茶、糖、藥于一體,被譽為“樹甜茶”“樹蟲草”。
木姜葉柯不僅具有經濟藥用價值,而且還是新食品原料植物。木姜葉柯甜茶文化盡管沒有茶文化那樣博大精深,但也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李灌裕攝
藥茶歷史久遠
木姜葉柯作為茶用,最早見于南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32年),迄今1500年歷史。重慶縉云山建寺始,寺中僧人便尋得野生甜茶,“于春夏之際,采擷嫩葉、烘焙”,制成茶中精品,飲后回味無窮,并款待來客。
到唐朝,隨著制茶技術的提高,飲用甜茶的習俗逐漸傳播開來。據考證,這類樹甜茶的原植物即是木姜葉柯。在《清水巖志》《茶經》《中國茶道》等名典籍對樹甜茶均有記載,“以嫩芽制之,沖泡后味道甚甜,故稱甜茶,能清暑解渴?!?
木姜葉柯甜茶 王體強供圖
《茶經》引用《坤元錄》記載:“辰州溆浦縣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樹?!边@里說的茶樹就是溆浦瑤茶樹,也是木姜葉柯在湖南雪峰山一帶的別稱。相傳清道光十七年,湖廣總督林則徐到湘西一帶視察行伍民情,至善因亭,瑤民采生葉煮茶,飲之甘甜,謂之溆浦瑤茶。在湖南溆浦一帶流傳著一首動聽的《溆浦瑤茶》:“瑤茶甜啊,瑤茶香,縷縷鄉愁飄遠方;朝也思呀,暮亦想,故土瑤茶牽肝腸……”居住在湖南、湖北、重慶、貴州等武陵山區的群眾自古有種植、栽培及采摘木姜葉柯嫩葉作“甜茶”飲用的習慣,并以其茶水煮瑤茶飯、包瑤茶粽子、過端午節的生活習俗歷史悠久。部分地區在民間俗稱木姜葉柯茶為“觀音茶”,傳說是“觀音菩薩”賜給村民的神茶。
我國藥物巨典《本草綱目》對木姜葉柯記載,“氣味甘、平,無毒,療痔,止血及血痢,止渴,活血,利小便?!薄吨腥A中藥志》記載,“木姜葉柯能防治高血壓、治療濕熱痢疾、皮膚瘙癢、癰疽惡瘡等癥,并具有滋養肝腎、和胃降逆、潤肺止咳、解困醒酒等作用?!薄度珖胁菟巺R編》也記載,“木姜葉柯葉片有清熱利濕的功效,可用于濕熱痢疾、皮膚瘙癢、癰疽惡瘡等癥,根具有補腎益氣的功效,用于虛損病,可治療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等癥;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嘔逆、噎膈?!?
藥茶文化深厚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留下的優秀文化遺產中最重要和最珍貴組成部分。木姜葉柯甜茶文化盡管沒有茶文化那樣博大精深,但也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瑤茶基地 王修軍供圖
重慶華夏國學研究院郭瑞靜指出,縉云甜茶常年累月受到縉云山濃重的佛家、道家文化的滋養,早已被賦予濃郁的文化色彩,這點也能從眾多歷史學家、文學家的文采中得以證實。
歷史學家郭沫若1940年與友人游重慶縉云山時所作《縉云山紀游》,賦詩贊美甜茶:“豪氣千盅酒,錦心一彈花。縉云存古寺,曾與共甘茶?!边@里的“甘茶”即是縉云甜茶。教育學家黃炎培留戀甜茶余香,并寫詩贊甜茶“煙籮十五里,言上縉云山。心潔尋初地,峰高俯眾鬢。甜茶花白致,板栗葉青斑。云際松如海,聽鐘試叩關。”就連久經沙場、縱橫沙場的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朱德總司令很青睞于縉云甜茶,來縉云山工作或觀光時,每天必飲這道仙品一般的佳茗。鑒于這樣的意蘊為基礎,縉云甜茶更有著成為一道上乘佳飲的天賦。重慶市北碚甜茶協會的楊茜撰文“縉云甜茶朝迎寺廟晨鐘,日沐千年費香,夕承落霞,夜懷余香”,此言恰好將縉云寺甜茶的佛性與詩意融為一體。
應用價值甚高
木姜葉柯不僅具有藥用價值,而且還是新食品原料植物。
木姜葉柯嫩葉
從木姜葉柯中已分離黃酮類成分22種、三萜類和甾體類21種及多酚類物質等。其中,木姜葉柯黃酮類物質含量高達14%,該類物質在醫學界早已被確認為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防癌抗癌的佳品;茶多酚則具有抗氧化、降低膽固醇等作用,是最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劑。
目前,我國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用木姜葉柯嫩葉加工成甜茶,產品熱銷國內外。木姜葉柯集茶、糖、藥于一體,已開發成甜茶、復合型袋泡茶、速溶茶等多類型產品,還有木姜葉柯甜粉、木姜葉柯純粉片、木姜葉柯顆粒等上市。
木姜葉柯中二氫查爾酮甜度約為蔗糖甜度的300倍,它是甜茶甜味的主要來源,具有高甜、低熱、不齲齒、安全可靠等優點,在人體內不再分解,不會給人體代謝增加負擔。從木姜葉柯中提取二氫查爾酮、作為甜味素,替代人工合成劑用于食品添加。二氫查爾酮的安全性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認可,已有美國、日本、中國等30多個國家批準其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木姜葉柯基地 王修軍供圖
木姜葉柯甜茶營養豐富、藥食兩用,每百克甜茶含有水分9.8克 、粗蛋白10.2克、總糖15.32克、還原糖4.38克、灰分4.24克、水溶性成分2.68克、水浸出物46.82克;含有維生素A,189微克;維生素C3,56微克;維生素B10,01微克;維生素B20,56微克;維生素E1,12微克;此外含10余種礦物質元素、11種微量元素和14種氨基酸。
鑒于木姜葉柯中藥效和營養價值較高,藥理及民間千百年實踐應用證實其高效、安全、無毒副作用,2017年國家衛計委批準其為新食品原料植物。
助力鄉村振興
木姜葉柯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速生樹種,植株萌發力強,嫩葉被采摘后,對其生長并無影響。與茶葉樹一樣,每年春、秋可摘2-3次嫩葉,摘去嫩葉后又從葉腋中生長出新枝條,即使砍伐整個植株,又能從根部萌發出多個新的枝條。這種生物學特性為它開發利用提供了資源保證。木姜葉柯萌發力很強,但天然林中木姜葉柯較分散、樹形較高,葉片采摘相對比較困難,且費工費時,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資源利用。
木姜葉柯果實 李灌裕攝
近些年,國內數家公司在甜茶產業發展上走在前列,但多以利用野生資源為主,人工培育局限在湖南、江西、重慶、四川、廣西等少數地方,當前發展面積僅1-2萬畝。木姜葉柯集藥用價值、甜素價值和保健價值等于一體,資源長期處于野生狀態,建議通過產學研結合,攻克品種選育、矮化栽培、園藝化栽修剪、標準化采摘等技術難題,加強高附加值產品深度研發,使其資源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鑒于木姜葉柯資源需求將在短期內迅速放大的機會,以此帶動貧困山區藥食資源培育、康養、休閑、觀光等一體化產業發展,對于百姓脫貧致富、鄉村振興和造福人類健康事業等有重要意義。
作者:楊旭 楊志玲
樹木檔案:
木姜葉柯是殼斗科柯屬常綠喬木,高達20米。木姜葉柯廣泛分布在我國亞熱帶山區10余個省份,為山地常綠闊葉林的常見樹種,在次生林中生長良好,生長在海拔300-2200米之間,在亞熱帶東南部和中部,常與苦櫧、青岡和樟科植物混生、組成常綠闊葉林,在海南則常與竹類及省藤等樹種混生。喜光,耐旱,適應黃壤、紅壤、石灰巖發育土壤。
作者簡介:
楊旭博士,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工作,從事森林藥材良種選育和高效培育研究。
楊志玲博士,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分會第七屆、第八屆理事,從事森林藥材良種選育和高效培育研究。
《中國綠色時報》2020年2月7日
樹木傳奇向您約稿
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
從3月12日植樹節開始,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
每一種樹木,都是一本活的史書、一部美的傳奇。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風情、社會經濟、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進、國家發展中,樹木的影響總是無處不在。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通過專家、媒體與公眾互動,從生態、經濟、社會、歷史、審美、人文等方面,揭示一種或一類樹木的獨特價值,及其對中國和中國人產生的深遠影響,向公眾傳播樹木知識,弘揚森林文化,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中國綠色時報》特開辟《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大型專題欄目,全年面向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科普作者和熱心公眾特約征稿。
樹木傳奇專題欄目投稿郵箱:
smcqmlzg@126.com
樹木傳奇攝影大賽投稿郵箱:
smcqsyds@126.com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
↓點擊標題 別有洞天↓
(2)
(3)
(4)
(5)
(7)的生命
(8)
(9)
(10)
(11)樹
(12)
(13)
(14)
(15)
(17)
(19)
(20)
(21)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39)構樹: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