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清晨,四百余名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最精良醫護人員,將于省人民大會堂集結出征武漢,他們將整建制接管數個重癥監護室。
浙大一院
浙大一院即將出征武漢醫護人員理發前后對比圖
謝辭寒,25歲,肝膽外科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徐覓,36歲,重癥監護室主治醫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孫春蓉,32歲,外科監護室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張晟,29歲,醫院感染管理部行政人員。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吳錚,37歲,呼吸內科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吳煒,48歲,感染科醫生。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呂軍好,32歲,腎臟病中心主治醫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毛雯雯,31歲,感染科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孫杉杉,26歲,手外科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浙大一院6號樓,一箱箱專業醫療設備正在急速轉運。這是醫院給此次馳援武漢醫療隊準備的統一行李,里裝了部分的防護用品,藥品、尿不濕、濕巾、暖寶寶、電動剃須刀等等。
此次,浙大一院連夜組建141人赴武漢緊急醫療隊,由院長、黨委副書記黃河帶隊。
△浙一醫生護士們正準備出征
2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外科護士謝辭寒告訴媽媽自己要去武漢的事,“她在電話里很開明:去吧,去吧,我們支持你。但很快又發微信語音過來,聲音哽咽了。”
△謝辭寒剪去長發
29歲的呼吸內科醫生葉炳玨剛入職一年,“我們主任問我準備好了沒有,我說沒問題啊,我博士專業是傳染病,第一個想法就是,我終于可以出點力了。”
△葉炳玨正理發
31歲的丁青青是腫瘤內科護士,她的頭發長到了及腰的長度,在剪頭發時,她掉下眼淚,剪刀每咔嚓一聲,她都緊緊閉著眼,“我多少年都沒剪過短發了,從小學開始就留長發,真是舍不得。”
△丁青青正理發
這次去武漢,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兩歲多的兒子。
“今天早上,我出門的時候,他突然對我說:媽媽不要走,不要走。那個時候,還挺難受的?!?/span>
在這次奔赴武漢的醫護人員中,肝膽胰外科主治醫師李想應該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是武漢人,從本科到博士研究生都是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他的家人同學和老師都在武漢。
△穿藍衣的是李想醫生
這次疫情發生時,李想正在美國交流學習,“我在美國就向醫院報名了,如果有需要,想去武漢?!?/span>
2月2日,李想結束學習回國,“改簽了兩次機票才回來,在國外的時候,就有人問我們怕不怕,我們說,沒什么好怕的。這次能去武漢,也是我為家鄉盡分力?!?/span>
黃河院長表示,這次馳援武漢,是希望能把浙一經驗帶到湖北,到時醫療隊將進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對病區危重病人進行救治診治和管理,“我們整個隊伍涵蓋了各個學科,包括感染、重癥、呼吸這些方面。在物資上,我們會帶呼吸機、ECMO、監護儀、除顫儀等儀器設備,盡量能夠在第一時間展開工作。在個人防護和生活用品上,也都有安排和保障?!?/span>
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表示,這支醫療隊里有院長帶隊,有好幾個中層干部,有護士長配備會比常規的配備力量加強。
“這次去面臨非常嚴重的挑戰,但我們有信心,一定能完成任務。”黃河說。
浙大二院
浙大二院繼派出23名醫務骨干馳援武漢、浙江省定點醫院、溫州等地,包括醫院感染管理專家和醫護骨干后,再次集結171名浙二醫務骨干。他們將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整個重癥監護室,這次是浙江單家醫院規模最大的一次援助。
浙大二院院長王建安表示,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醫院只用了2、3個小時就集結了一支精兵強將,包括重癥、呼吸、感染等科室40多位專家和120多位??谱o士。
據了解,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重癥監護室住著該院病情最危重的病人,基本上都在進行插管治療。王建安說,和以往不同,此次的援助是整建制接管,浙大二院將負責整個病區所有的救治、管理和調配工作,有利于在武漢當地發揮醫院的整體實力。
此次帶隊的王偉林常務副院長說,昨晚發出通知后,各科室在短時間內就上報了名單,這種凝聚力讓他十分感動。
心內科護士沈恬是杭州人,1995出生,2017年開始工作,在醫療隊算年紀較小了。“家人很支持我,而且我是黨員,肯定要先上的。”她說,確實通知來的有些突然,但因為自己早就已有準備,行李收拾的也很快。“早上我在睡覺,還是我媽接到電話,通知我準備出發。整理行李的時候,她把家里能帶的都給我塞進了箱子里,什么水果、高熱量的食物等等,塞得滿滿當當的,可能還是有些擔心的吧?!碑攩柕剿袥]有什么祝愿時,她毫不猶豫地說:“戰勝疫情,平安回來!”
“去武漢怕不怕?”“不怕,做好工作,做好防護,安全的?!贝┲冱S色羽絨衣的沈月婷,是外科重癥護士,也是一個90后。她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笑起來眼睛彎彎的,特別可愛。
邵逸夫醫院
這次奔赴武漢的還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他們緊急集結142名隊員,整建制接管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重癥病區。
2月13日,在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出征的隊員們排隊剪發。“短發是我們出征的標配。”現場有醫生這么說。
她用老公的剃須刀把頭發剃成板寸
邵逸夫醫院腫瘤內科護士呂姣玲是當天排隊最颯的,她早做好了準備,幾天前,用老公的剃須刀將頭發剃成了板寸。
“我早就想好了,一定要去前線,申請了三次,我要去最危險的地方?!?/span>呂姣玲說,一開始老公不同意,她還反復做工作,最終成功說服老公。
呂姣玲有一對雙胞胎兒女,她早早安排好了兩個孩子,就是為了安心去武漢。
邵逸夫醫院普外科護士許閔佳和程華娟都是90后,這是一對好姐妹,這次出征前,兩人都向護士長徐虹霞請求不要讓對方去。
“一個說對方家里有寶寶需要照顧,一個說對方身體不好,都提出要自己去?!毙旌缦颊f。
最后兩個好姐妹一起報名去前線。
爸爸說,
你雖然有孩子了,也是我們的小寶貝
涂玉琴是邵逸夫醫院德清院區的護士長,這次疫情后,她早早就報名愿意到武漢。
涂玉琴說,老公很了解她,知道她肯定會去,最后也是很支持自己。這次去武漢,最擔心涂玉琴的是她爸媽。
“我爸說,你不要偷偷報名,你也是我們的小寶寶,不要以為你自己有孩子了,有了孩子,也是爸媽的小寶貝。”這次臨出發前,她才告訴父母,“我媽就一直哭一直哭,我爸去送我的時候,也哭了,這是我長這么大,第一次見到他哭。我婆婆也掉眼淚?!?/span>
△穿黑衣的是 涂玉琴
最讓涂玉琴掛心的還有她6歲的兒子,“他雖然沒說什么,但我知道,他會想。我之前一直值班沒回去,中間好不容易回去一次,他就把他的蛋糕、糖果都拿出來讓我吃,那都是他最心愛的零食?!?/span>
加油浙江!
加油武漢!
加油中國!
材料來源/錢江晚報、都市快報
圖片/錢江晚報、都市快報
編輯/鄭丹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