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程磊在焊接雷神山活動板房支架。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沃倩倩、齊雄)“抗擊疫情,匹夫有責。作為在武漢打拼了6年的邯鄲磁縣人,不能袖手旁觀。我要參加建設!”當程磊從電視上看到武漢決定建設火神山醫院時,正在休息的他決定前往支援。
程磊今年38歲,是邯鄲磁縣觀臺鎮東艾口村村民,在中建三局工作,單位在武漢。1月22日,距離農歷春節還有兩天,程磊一早開始收拾行李,在武漢這座城市辛苦忙碌了一年,終于在年底忙清了所有的工作,準備回家與妻兒團圓。但當他從電視上看到“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時,江城武漢的疫情開始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此時的程磊也把收拾了一半的行李慢慢地放了下來。
1月25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號角剛剛吹響,武漢市又緊急決定半個月之內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時值春節,武漢交通封閉,籌集物料、集結工人難上加難。1月26日,得知這一消息,原本在居住地休息的程磊坐不住了。程磊告訴筆者,“要在那么短時間建設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一定很困難。我常年從事建筑行業的工作,技術肯定能派上用場,想到這里,我立即聯系了5個要好的同行朋友,沒想到大家一拍即合,沒有一個人退縮,第一時間加入到了建設隊伍,不談條件,不計回報!”
圖為雷神山醫院建設場景。
建設火神山醫院,時間顯得尤為寶貴。土方開完,土工布鋪設,碎石墊層,集裝箱吊裝,設施安裝……一切施工節點都得以小時設定,有的甚至以分鐘計算,程磊工作6年,從未見過這種“不顧一切”的陣勢。
在這個特殊的“戰場”,程磊和他的“戰友們”也不甘落后。他們穿上盔甲——黃色反光馬甲和安全帽,拿起各自的“武器”——圖紙、對講機、鐵鍬、電焊、鉗子……大家不分晝夜,全力以赴。 在工地上,程磊一天顧不上喝一口水,吃飯幾乎成了他唯一的休息時間。為了火神山醫院盡快全面投入使用,程磊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有時累得實在扛不住了,就在現場臨時找個地方瞇一會兒,醒來繼續干。
工地很大,人手不足,作為黨員的程磊樣樣行,電焊工、水暖工、勤雜工……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拼命干、拼命趕,是程磊唯一堅定的事情?!翱煲环昼姡赡芫蜁嗑戎我粋€人,這沒有什么好猶豫的。”程磊斬釘截鐵地說。
每天凌晨3時是程磊回居住地的時間。到家后,他會立刻把衣服脫掉,全身清洗消毒,拿出手機看妻子發來的視頻,4歲的小兒子在小視頻里奶聲奶氣地給他打氣:“爸爸,加油,我等你回來?!?/p>
圖為程磊在雷神山建設現場。
集裝箱搭建完成,看到病床、設施一一入駐后,程磊知道,工程收尾了,火神山醫院完工后,程磊沒有回家,而是再次拿起自己的工具箱,前往同樣收治疫情感染患者的雷神山醫院,繼續戰斗。恰逢元宵節,雷神山醫院交付了,程磊和他的工友們,坐在工地上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
“參與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是我的榮幸,讓我看到那么多令人敬佩的‘逆行者’,我是黨員,更應該義不容辭?!背汤谡f。疫情之下,每一個懷揣著樸素善意、盡責盡職的平凡人,都可能成為這座城市的“英雄”,幫助城市“過關”,磁縣人程磊是其中之一。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