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論是朋友相見、同事相約或者親人相聚,一起吃頓飯總是繞不過去的一個步驟。
萬一碰到有乙肝等傳染病的,還真會吃飯吃到心里打顫!
尤其是年底各種聚餐多了起來,如果因為擔心被染上疾病而不能盡興,那未免也太不劃算了。
今天,控姐就跟大家說說 哪些疾病會通過聚餐傳播。
第一種:甲肝
甲肝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導(dǎo)致的一種疾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
它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傳播:
①食物傳播:甲肝患者便后未洗凈雙手就觸碰食物,他人食用被患者觸碰過的食物后,就可能感染甲肝;
②水源傳播:甲肝患者糞便未經(jīng)合格處理,污染了水源,飲用不潔水或食用接觸過不潔水的肉果菜等可能感染甲肝;
③接觸傳播:飯前便后不洗手,帶有甲肝病毒的手觸碰他人或食物,再進食,就有傳染風(fēng)險;
“病從口入”的說法,放在甲肝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想要避免被甲肝“盯上”,你可以這么做:
①勤洗手,尤其是便后和進食前;
②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和未洗凈的瓜果;
③不飲用生水;
④接種甲肝疫苗。
第二種:幽門螺桿菌
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出現(xiàn)的疾病可能不止一種。
小到消化不良、胃炎,大到胃癌,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
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更是早在上個世紀(1994年)就把 幽門螺桿菌列為了I類致癌因子,足見其深厚的“影響力”。
據(jù)調(diào)查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在我國的感染率超過50%!
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個人就至少有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是什么導(dǎo)致了如此高的感染率呢?
答案就在于幽門螺桿菌無處不入的傳播“技巧”,它可以通過“口—口”、“糞—口”途徑傳播。
讓我們假設(shè)一下這樣的場景:路人A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然后……
場景一:路人A上完廁所后直接用手觸碰了食物,隨后這些食物又被路人B選中吃掉了。 路人B可能被感染
場景二:路人A正在熱戀期,每次和女友C約會都忍不住和女友來幾個熱情地擁吻。 女友C可能被感染
場景三:路人A最近經(jīng)常和朋友聚餐,席間沒有人使用公筷,也沒有人分餐。 于是聚餐同事/朋友可能被感染……
同樣的場景每天都由不同的人上演無數(shù)次,雖然并不是每一次都會傳染成功,但也要多加注意。
如何才能避免被幽門螺桿菌找上呢?
預(yù)防方法:
①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xí)慣,當然,吃零食、水果等食物之前一樣要洗凈雙手;
②在外聚餐盡量使用公筷,使用消毒過的餐具;
③有HP感染者最好主動和他人分餐,餐具也分開使用;
④食用徹底煮熟的食物。
第三種:傷寒
傷寒病在生活中似乎很少遇見,但這不代表它不危險。
傷寒病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感染傷寒桿菌后可能會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神情淡漠、腹脹腹瀉等表現(xiàn),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腸出血、腸穿孔等并發(fā)癥,嚴重者可致死。
不僅癥狀嚴重,它的傳染性也很強。致病菌可以混在糞便中,通過糞便污染水源和食物,或以蒼蠅、蟑螂等途徑間接污染食物,以“病從口入”的方式傳播給健康人。
想要預(yù)防傷寒,牢記4件事:
①注意個人衛(wèi)生,堅持便后、進食前洗手;
②飲用干凈的水;
③食用徹底煮熟的食物;
來源:家庭醫(yī)生、健康湖北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