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鄂爾多斯市兩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王女士和汪先生先后治愈出院。記者了解到,這兩例確診病例不僅自己很快治愈出院,而且目前也沒有收到被其感染的病例報告。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做好防護才不會禍及他人
“感謝醫生,感謝所有支持和幫助過我的人,讓我戰勝病魔,健康出院。”我市首例確診患者汪先生萬分感激地說。
治愈出院后的汪先生還在隔離觀察,在回憶起發病、確診及治愈過程,汪先生感慨萬分。
“我是從1月5日開始有輕微的咳嗽,去武漢醫院就診,當時被確診為急性支氣管炎,吃了一些藥就好了。22號凌晨我去了機場,飛到呼和浩特并坐車回到東勝。”汪先生是一名在武漢教書的東勝人。疫情暴發以來,汪先生警惕性很高,在從武漢回東勝的途中,他全程戴著口罩,盡量避免人群扎堆。
在被確診之前,除了輕微的咳嗽,汪先生說并沒有感覺到身體有其他問題。但為了保險起見,主動到醫院檢查,測量了體溫是37.2度,在24日核酸檢測呈陽性。“我沒接觸過發熱病人,我接觸的人也沒有人疑似或確診,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兒。”汪先生說,當時對檢驗結果很吃驚,心情也比較低落。確診后,汪先生從市中心醫院轉到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整個治療過程中醫生護士都特別細心,他們與我開玩笑來緩解緊張的情緒,隨時打電話或者通過微信來溝通身體情況,每頓飯都問我吃什么,都非常好。其中有一個女護士,我也不知道她姓什么,她每次來,都跟我聊武漢的生活,有沒有回當地發展的想法啊,有沒有女朋友等等。我父母打電話到醫院詢問我的身體情況,都是她接聽的。”汪先生說,這樣的安排讓他特別放松。
“年輕,抵抗力好,沒有大礙”,醫生每天在為汪先生治療的同時,向他“匯報”當天全國治愈出院的患者,讓汪先生有了十足的戰勝疫情的自信和勇氣。“我自己不發熱,不胸悶,癥狀比較好”。汪先生說,自己的身體素質還是比較好,再通過醫生無微不至的治療和照顧,每天的病情都有好轉。經過前后6次的核酸檢測,汪先生順利出院。
“外出戴口罩,盡量避免人群扎堆,做好個人防護,是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希望更多的患者能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對戰勝疫情要有堅定的信心,相信科學,相信醫生。”汪先生說。
相信科學才能戰勝疫情
對于一個女孩子來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她陷入了極度的恐慌,通過醫生的精心治療和心理輔導,再加上醫護人員細致入微的呵護,新冠肺炎患者王女士漸漸克服了恐懼,積極配合治療,痊愈出院。
“出院的時候,醫院給我準備了鮮花和小熊娃娃。很感謝他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叫愛崗敬業,醫者仁心。”
25歲的王女士1月12日到湖北麻城市參加公司年會,1月16日從麻城經武漢回到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
1月22日晚6點,王女士自感稍有不適(咳嗽、發熱),晚8點癥狀有些加重,服用了三九感冒靈、板藍根顆粒,癥狀也不見好轉;因為有武漢接觸史,王女士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于1月23日下午16時撥打了鄂托克前旗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電話,敘述了個人癥狀和旅居史。鄂托克前旗人民醫院立即派救護車趕到她家,接她到鄂托克前旗人民醫院進一步檢查,測量體溫37.3℃。
1月24日,大年三十,王女士的咽拭子標本經鄂爾多斯市疾控中心檢測新型冠狀病毒靶標ORF1a/b和N均為陽性。看到了確診信息后,“緊張、焦慮、惶恐”壓在了王女士身上。“這是我第一個沒有在家、沒有在父母身邊過的春節,在網上看到疫情很嚴重,不時有死亡病例,特別孤獨、恐懼,胡思亂想的快崩潰了。”王女士說。
“沒事,不用怕,治愈率很高,你的情況不是很嚴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按時休息……”醫生的千叮嚀萬囑咐讓王女士稍微“緩過了神兒”。
護士每天送飯、送藥的時候,都會給王女士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今天要多吃飯”“一定要加油”。而且每天都問她想吃什么,還會把自己的罐頭、牛肉干、餅干等零食分給她。同時,每天分享一些科普知識,消除她的緊張情緒,時刻鼓勵她要充滿信心。
“他們也有家、有親人,可是他們一直沒有回家,沒有陪在親人身邊,而是在醫院陪我、開導我。”醫生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王女士,她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戰勝疫情,不能辜負他們夜以繼日的辛勞付出。
由于積極配合治療,王女士的病情漸漸好轉,咳嗽少了,體溫也恢復了正常,整個人的精神狀態特別好,連續3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
“4號通知我第二天就能出院,一晚上興奮的沒睡著覺。”她說。
“有接觸史應主動在家隔離,期間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發熱、咳嗽,不要亂跑,及時聯系定點醫院,聽從醫護人員安排,相信科學、堅定信念,一定能戰勝病魔。”王女士說這是她痊愈之后最想對大家說的話。
END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鄂爾多斯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郭東昕 任君
責任編輯: